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武统台湾?6位学者各有看法!解放战争三套老办法,哪招能制敌

兴衰五千年 · 8 小时前
1949年,毛主席针对国民党残余势力定下三套打法:北平模式逼投降、绥远模式慢慢改、天津模式硬开打。如今台海局势紧张,专家们翻出了三套老办法,到底哪套更适合收台湾?
一、北平模式:两位专家的“大兵压境”策
1、王在希。1946年生于浙江临海,1968年参军,早年在东海舰队当侦察兵时,曾驾着小炮艇在台湾海峡执行渗透任务,好几次摸到台军港口外侦查,对他们的防御漏洞了如指掌。后来他官至国台办副主任,在两岸谈判桌上跟台当局周旋了十几年,最清楚对方的“软肋”。
1.jpeg

在他看来,北平模式的关键是“围而不打,逼他就范”:先派山东舰编队堵住高雄港,再搞环台军演,像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那样,三次军演直接把“台独”的活动空间压成纸片;同时掐断台湾的经济命门,比如停供河砂——台湾河砂多数依赖进口,大陆曾是主要供应方,没有这东西,台积电的芯片研磨工序就得停摆。“到时候苹果、华为的订单都黄了,台湾企业能不急着逼当局谈判?”
2、尹国明。1972年生于河南周口,虽没参军,但2000年从社科院毕业后就扎进了中美战略研究,常年在《环球时报》《观察者网》写台海评论,对美国的“以台制华”套路摸得透。
他觉得“围”还不够,得加个“动态松紧”:“先把岛围起来,留个小口让台当局看到谈判希望;要是他们敢拖,就每天缩小一圈包围圈,断气、断电、断砂同步加码。”2025年台军演习出了个大笑话——坦克在训练场陷进泥里,士兵用铁锹挖了三小时才弄出来,他逮着这事写了篇评论:“就这战斗力,解放军真围三天,台军内部就得先乱。”
二、绥远模式:两位专家的“温水煮蛙”计
1、唐桦。1965年生于福建漳州,1990年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毕业后留校,研究台湾问题30多年,跑遍了金门、马祖的大小岛屿,跟当地台胞喝啤酒、聊家常是常事,闽南语说得比普通话还溜。
2.jpeg

她曾说,绥远模式的核心是‘先让好处落地’,比如在金门搞‘两岸医保互通’,大陆部分地区医保报销比例达80%以上,与台湾健保水平相当,但大陆医疗资源更丰富;再推动年轻人交流,2025年申请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涨了3倍,这些人回去后,自然会告诉身边人‘统一有啥好怕的’。”
2、李家泉。1930年生于安徽定远,1950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中央统战部,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台湾问题快70年,80多岁时还在写《两岸统一的十大路径》。
2009年他抛出“中国中华民国特别行政区”构想时,在学界引起不小震动:“可以让台湾暂时保留‘总统’‘行政院’这些架构,但必须在法律上写明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就像绥远当年留着旧官员,慢慢换思想、换班子。”
三、天津模式:两位专家的“闪电战”策
1、罗援。1950年生于四川成都,父亲是开国少将罗青长,1968年他跟父亲一样穿上军装,在南疆军区待了10年,参加过边境防御战,后来到军事科学院当研究员,官至少将,研究过30多次局部战争的战术。
3.jpeg

他主张学1949年天津战役的“速战速决”:“先用东风导弹端掉台军的指挥中心、机场、港口,再派无人机蜂群覆盖全岛,瘫痪他们的通信;登陆部队趁着混乱上岛,72小时内控制主要城市,等美军从日本、关岛调兵赶来,咱们早就站稳脚跟了。”
2、张召忠。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1970年参军后在海军服役28年,从潜艇兵做到国防大学教授,因为总能用大白话讲明白军事原理,被网友叫“局座”。
他最擅长从技术角度拆台军的“防线”:“台军说有‘爱国者’导弹能防无人机,可他们总共就几百枚,一枚上百万美元;解放军的无人机一架才几万块,一次放出去上千架,耗都能把他们耗死。”他在节目里算过登陆时间:“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直线距离才130公里,075两栖舰开过去4小时,搭载的直升机、气垫船一波就能送一个旅上岛;加上火箭军提前打掉滩头工事,72小时足够控制全岛——比1949年打天津还快,‘台独’想跑都没船。”
个人认为,过去多年侧重‘绥远模式’的融合路径,在经济与民间交流上成效显著,但受‘台独’势力阻挠,政治共识未能突破。如今的国际情势下,若‘台独’突破红线或外部势力武力介入,‘天津模式’的速战速决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快速饱和打击,一举夺得胜利,否则越拖麻烦越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