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伊朗正式通告全球,和以军的战争或重启!特朗普拿不到诺贝尔奖了

通文知史 · 5 小时前
8月,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东。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周报显示,伊朗浓缩铀储量已超国际协议上限16倍,伊朗第一副总统在德黑兰公开喊话:“与以色列的冲突随时可能重启。”
联合国安理会迅速召开闭门会议,欧洲三国外长对伊朗下达最后通牒。全球金融市场一夜之间风声鹤唳,能源板块异动,石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这一切,预示着什么样的新变局?8月,中东这片“火药桶”,重新拉响了警报。
1.jpeg

地区棋局骤变,战争阴影再度笼罩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从未真正远离聚光灯。今年6月,双方爆发了12天的激烈冲突。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和军事基地,造成超过千人死亡,伊朗则以导弹和无人机予以反击。美国军事力量随后入场,暂时平息局势,但没有任何一份停火协议被签署。
时间进入8月,以色列总参谋长扎米尔宣布,2025年是对伊朗实施重点打击的年份。国会紧急批准425亿美元军费,用于F-35隐身战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升级。一名以色列国防部高官在接受《新苏黎世报》专访时坦言:“我们不会等伊朗的导弹库存补齐。”
2.jpeg

伊朗方面同样早有布局。根据伊朗国防部最新预算公报,2025财年军费已提升至46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的230亿美元。尽管S-400导弹防御系统还在测试阶段,苏-35战机数量有限,但伊朗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产能正在加速恢复。伊朗最高领袖的军事顾问在8月18日警告,“与以色列和美国的战争状态没有结束,决战随时可能到来。”
“制裁-反制裁”死循环,外交谈判濒临崩盘

欧洲三国外长(英国、法国、德国)8月联合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8月底前重返核谈判,否则将重新启动全球武器禁运和全面金融制裁。伊朗外长随即在德黑兰举行记者会,强硬回应:“铀浓缩不会停止,核计划是国家自卫的底线。”
3.jpeg

国际能源署8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伊朗石油出口同比增加30%,但如果新一轮制裁启动,预计伊朗经济将再次陷入萎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表态,愿意为重启谈判提供平台,但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升级,让所有外交努力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国务院8月19日发布风险评估报告,称伊以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处于过去五年最高点”。以色列则在北部边境加强了军事部署,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势力蠢蠢欲动,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军备竞赛加速,不对称战争愈演愈烈

伊朗与以色列军费总额已跃升至近千亿美元。以色列在武器科技、情报系统、F-35隐身战机等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空军实战经验丰富。而伊朗则加快了弹道导弹、无人机等不对称武器的补充和部署。
4.jpeg

美国《防务新闻》8月刊文分析,伊朗S-400防空系统目前覆盖半径有限,面对以色列F-35编队尚存技术短板。伊朗苏-35战机数量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空中优势,只能依靠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形成持续威慑。
伊朗已公开表示,如果美以再次对伊朗本土发动打击,将实施“最强硬的军事反击”。同时,伊朗不断强化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力量的支持。如果局势失控,伊朗可能会发动区域性“代理人战争”,令以色列陷入多线作战泥潭。
能源市场波动,全球经济紧张

波斯湾的紧张气氛直接影响了全球能源市场。国际期货市场数据显示,8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上涨12.4%。亚洲多家大型炼油企业已启动风险预案,美欧主要金融机构纷纷发布石油市场“风险预警”。
5.png

伊朗是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任何冲突升级、霍尔木兹海峡受阻都极有可能推高全球油价。世界银行最新预测,如果伊以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全球GDP增速预计将下调0.5个百分点。全球股市也受到波及,中东概念股和防务板块涨幅明显。
伊朗经济尽管受到制裁影响,但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能源订单和金融支持下,依然保持基本稳定。以色列经济则更加依赖美国和欧洲的科技与投资,但高昂的军费压力也令以色列国内争议不断。两国都在“军备竞赛”中付出巨大代价,却难以打破安全困局。
6.jpeg

代理人火线拉高风险,联合国调解成效存疑

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对抗,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代理人网络。8月,黎巴嫩边境地区冲突次数激增,真主党武装公开宣称支持伊朗立场。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多次拦截疑似以色列货轮。约旦河西岸等地安全局势持续紧张,联合国维和部队频繁提高警戒级别。
安理会8月临时会议虽未达成共识,但俄罗斯和中国呼吁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美国、以色列则强调“安全优先”,支持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欧盟则试图在美俄之间斡旋,但实际影响有限。
美国国内,关于中东政策的争论激烈。国会对增兵和进一步军事介入意见分化明显。白宫则在8月20日再次强调,支持以色列安全,但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争端。
7.jpeg

和平奖“人选”与现实冲突

自2017年以来,美方一直推动中东“亚伯拉罕协议”,试图以新型地区合作模式稳定局势,但伊朗并未参与其中,反而因核协议争端与制裁压力加剧自我防御姿态。2024年美方更强硬地退出伊朗核协议,令伊朗铀浓缩比率一度突破60%,距离武器级仅一步之遥。
多年来,某位美方领导人频频自称“和平使者”,期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公开宣称,自己为印巴和平、非洲调解、中东缓和做出巨大贡献。
8.jpeg

但权威分析机构——诺贝尔委员会8月对外表态,和平奖侧重于“持久和平与实际成效”,而非短暂停火或表面协议。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日前在莫斯科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直言:“靠轰炸伊朗换和平奖,纯属幻想。”
现实很快给出了答案。8月,伊朗和以色列的局势再度升级,所有短暂的“外交突破”都被现实冲突撕得粉碎。国际社会对“和平奖”追逐者的真实外交遗产产生了严肃质疑。
冲突边缘的中东,警钟长鸣

中东的复杂格局,远不是一纸协议、一场谈判所能化解。伊朗坚持核计划是自卫底线,不会轻易让步。以色列则认为伊朗的核能力是生存威胁,绝不容忍伊朗拥有实质性核武能力。双方的博弈,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或外交,更是一场关于区域主导权的较量。
9.jpeg

8月底,欧美对伊朗的最后通牒即将到期,联合国安理会将再次讨论中东局势。各方调解空间极其有限,任何意外都可能引爆更大规模的对抗。能源市场、金融体系、地缘格局都在高压下运行,全球都在等待中东下一次“风暴眼”的降临。
8月,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已成为全球安全的最大变量。谁能在这个棋局中占据主动,还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任何“和平奖”的幻想,都难以掩盖现实的硝烟。这场危机,已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牵动世界格局的地缘风暴。
参考资料:伊朗警告:战争随时可能重新爆发
2025-08-19 14:20·参考消息


10.pn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