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又掉链子了。
亚洲杯最后一攻,球到他手里像烫手山芋,砸筐弹出,中国队1分惜败。
热搜爆了:明明天赋碾压胡金秋,怎么到了国家队就失灵?
答案其实不玄。把两人最近的比赛剪成十秒短视频,一眼能看明白。
胡金秋的回合:挡拆,接球,垫一步,手起刀落,75%的真实命中率像开挂。
零失误,像给队友吃了定心丸。
周琦的回合:背身要位,停球找人,被夹击,仓促出手,罚球线哐哐打铁。
57%的罚球,比后卫还慌。
数据冷冰冰,态度更刺目。
胡金秋像永远电量满格,地板球扑出去再爬回来。
周琦慢半拍,回防时双手叉腰的镜头被做成表情包。
教练组私下算过一笔账:周琦在场,快攻回合直接少三成。
现代篮球打的是七秒进攻,他跑不动,全队节奏被拖进泥潭。
更尴尬的是,周琦的进攻越来越像“等投喂”。
没有后卫喂饼,他就隐身。
一对一?
转身动作像生锈的机器人,连亚洲级别的矮壮内线都顶不开。
胡金秋反而把短板练成了杀招。
中投稳,顺下快,还能拉到三分线。
挡拆后对手一犹豫,他立刻惩罚。
年轻队友跟着他跑,体系就活了。
说到底,天赋和比赛影响力是两回事。
周琦像顶配硬件装了卡顿系统;胡金秋硬件一般,却把软件优化到极致。
球迷骂归骂,心里其实门清:国家队要的是即插即用的战士,不是需要全队围着他转的“潜力股”。
下一次集训名单,如果周琦还在,希望他能先学会像胡金秋那样,把每一次挡拆、每一次卡位当成最后一回合去打。
否则,天赋再耀眼,也只是背景板。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