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赢输了能决定运动员一生吗?
王楚钦名字没在瑞典那场WTT欧洲大满贯的名单里。有人说他身体吃不消,也有人说是心情不佳。关于这个事,大家都很热议。
其实冠军有时候也不代表全部。那场横滨冠军赛,王楚钦和张本智和对阵,结果大家一齐盼着他拿冠军,却最后2比4败下阵来。张本智和首局就打得很快,让王楚钦都没反应过来。
比分上,第二局张本智和直接11比5拿下,王楚钦状态没出来。第三局又是张本智和占了上风,每球都很难接。第四局王楚钦终于靠着努力11比9拉了一局回来。第五局稳定继续前进,再得一分。但最后张本智和用11比4封死了这个翻盘的希望。数据看得出来,王楚钦从头到尾都很拼,只是关键环节没顶住。
比赛一结束,其他选手赶紧转去瑞典争下一场冠军。王楚钦那天却没跟上。很多人就开始问为什么。
大家习惯了赛场上的王楚钦,觉得冠军是理所当然。但他没去瑞典参赛,背后其实有别的理由。有人提了“身体累”,也有人说“学业重要”。
运动员背后的压力其实比普通人想的更重。王楚钦的行程一直排得很满——刚打完奥运会又赶各种比赛,平时还得挤时间准备考试。据消息,王楚钦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事业编考试,总成绩高达86分,初审也合格了。
大家注意到,王楚钦最近拿到了北大的硕士录取通知。从一个单纯的运动员变成未来的研究者,这种身份变化,不少年轻人都在羡慕。
紧跟着比赛数据再看看。
横滨冠军赛男单决赛,“王楚钦VS张本智和”,全场比分统计——张本智和4局胜利分别是:11比9、11比5、11比7、11比4;王楚钦只在第四和第五局取得11比9、11比8的小胜。
王楚钦25岁,正值黄金年龄,他曾经在国际赛场上屡屡获得金牌。可每个人的体能都有限,高强度运动加复习考试,肯定很难总保持巅峰。
拼体力和拼脑力,王楚钦都做到了。运动员一边训练一边复习,很多普通学生都做不到,王楚钦能坚持下来,让人钦佩。
除了个人成绩,王楚钦也常常接到商业代言的邀约。各大品牌看中他,不仅是因为打球厉害,俊朗的外表也吸引了年轻观众。乒乓球桌上拼得激烈,生活里也有新挑战。
其实,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有限,为以后打算才是关键。这一回,王楚钦选择了事业编、硕士深造,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
很多人有疑问,王楚钦没参加比赛是不是因为逃避失败?数据和证据都明确显示,真正原因是身体累了,需要休整。国际赛事安排密集,运动员休息时间非常有限。
运动员的“暂停”不是逃避。体能调整好,未来赛场才能站得更高。王楚钦在给大家做了榜样——不必一直盯着冠军,人生路更需要合理安排。
国内外选手都有类似的经历。一次比赛后马上又得赶去下一场,身体极限到了就不得不休息,这是很现实的选择。
很多观众以为赛事成绩影响所有,可王楚钦用数据和行动说明,冠军只是其中一种收获。事业、学业、商业,他都在全力探索。
乒坛新生代崛起
年轻选手充满活力,王楚钦是典型代表。他的比赛数据、商业成绩都让人印象深刻。后辈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
王楚钦的这份精神也许比分数更珍贵。挑战自我,不单是赛场,生活也是另一个舞台。为未来铺路,是每个运动员都要考虑的。
再回头看那场横滨的数字,张本智和突然占了上风,“王楚钦 2-4 失利”,这是结果,但不是全部。真正的成长,数据记录得清楚,人生方向更广阔。
王楚钦没有去瑞典,选了修整,也顺利拿下北大的新身份。这种选择合情合理,既照顾身体,也考虑未来。他让大家看到,一名运动员不只能靠冠军证明自己,人生多条路都能走得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