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俄罗斯或发生历史性一幕,金正恩做好100%准备,中国有贵客找上门

麒元点评 · 7 小时前
俄本土或将被大举入侵,普京的麻烦大了。深夜两条消息,一个是来自美国的表态,另一个来自乌克兰的军备进展。两条线一点上,意味就变了味。俄乌战场,可能要跨过那条最红的线。
先看第一条。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提醒泽连斯基,不去攻击入侵国,想赢很难。这话不陌生,陌生的是时间点。上台之后第一次公开说到这一步,等于把话挑明了。不是默认,是鼓励。话落在乌克兰耳朵里,含义不需要翻译。乌军过去两年一直在做的远程打击、无人机渗透,现在可能会往前再推一步,推到俄境内更深的地方。
第二条更直白。乌克兰军方宣称,成功试射“火烈鸟”远程导弹。外界把它称为迄今为止乌方最强的新型导弹,射程能到三千公里。地图摊开,莫斯科在圈里,圣彼得堡在圈里,几乎所有俄境内大城市都在圈里。乌军敢于放出这一口风,释放的不是技术炫耀,是战略信号。
1.jpeg

一边是态度,一边是工具。两条消息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俄本土的安全感,可能会被持续打碎。谁都知道,乌军正面战线兵力吃紧,阵地进退都比较谨慎。可这种时候,远程袭扰就是另一条路。无人机呼啸过去,不见人影,只看火点。导弹划出一道线,不进城,不抢地,专挑节点打。电力、油库、桥梁、军工企业,点名叫号。能不能全拦住?很难。边境线太长,国土面积太大,代价太高。
这不是纸上谈兵。俄境内的防空警报这两年经常响。对岸的无人机、简易的巡航器、拼装改装的长航时飞行器,不断尝试突破防线。
该不该把战火引向对方本土?乌方要的是“代价感”,要让俄境内感到这场战争的痛。俄方要的是“边界感”,要把火牢牢压在前线以外。话说回来,越是强调边界,越容易露出破绽。你把防空火力往北拉,南面压力就大;你把能源设施护得像铁桶,铁路的关键节点就更紧张。
这时的欧洲,不会缺席。乌媒给了一个数字,说有三十个国家愿意站出来,保障乌克兰的安全。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真刀真枪往里投兵投物,但政治承诺会把后背撑住。战场不只在壕沟里,更多在指挥台、服务器、港口和铁路转运线。
朝鲜的动向,外面盯得更紧。韩国国防部早前给过两个判断,说朝方准备了数万人,准备再次援助俄罗斯;又说朝鲜向俄方提供了上千万发炮弹。俄乌战场打到今天,炮弹就是硬通货,手里有炮,前线就能顶住一个昼夜。朝方在这个节点伸手,分量不轻。这背后交换了什么,军事技术,经济援助,还是粮食能源?外界都在猜。俄朝之间有没有新的“硬绑定”,现在不好下结论,但那条线明显在往紧里收。
2.jpeg

还有一个人,要来北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即将访问中国。这个时间点,不可能是随便挑的。白俄这几年跟俄的联动越来越密,军事、安全、经济都绑得很紧。这个时候走一趟,话题不用猜,也离不开俄乌战局。带着什么诉求来,带着什么方案走,大家都在等看板上的照片和联合声明。
说回普京。现在还能不能睡得安稳,谁也不敢替他回答。俄本土被“大举入侵”这种说法放到历史长河里,并不常见。今天的不同点在于,入侵的形态可能不再是钢铁洪流的推进,而是穿透性的袭扰,打中枢、打节点、打心理。更狠的一种担忧,是有人会对极端手段动心,比如针对高阶指挥员的定点打击,甚至伤及平民的恐怖式袭击。这种红线一旦被踩,局势会瞬间变色。外界也在提醒,战争再激烈,国际法的底线不能丢,平民保护这条线不能糊。
那普京还能靠谁?名单不长。朝鲜是一家,中国是另一家。中国的位置最微妙。经济体量在这,产业链在这,全球供应链在这,国际责任也在这。手一伸,风向就会变。手一收,外界就会猜。卢卡申科来访,谈的不只是双边,肯定会把“风险”和“托底”摊开摆。中国要权衡的,不仅是中俄关系,还有和欧洲的经贸关系,和美国的博弈节奏,和周边稳定的预期。一步迈大了,容易被误读;一步迈小了,又可能丢掉主动。难就难在这里。
3.jpeg

特朗普这次把话点破,等于给乌方开了更大空间。美国内部也有保留,态度能变化,节奏会摇摆。乌方得势,也别忘了算总账,弹药、备件、油料都是要钱的东西。
这几件事叠在一个周里,让人有一种要“变天”的感觉。不是马上天翻地覆,而是方向在偏转。战争的烈度向上拧,地理的边界被往内推,心理的防线被反复冲击。战争不只有枪炮。也有供需,有心理,有传播。乌方抛“火烈鸟”,不只为了把弹打到更远,也为了把心理战推到更深。俄方若想稳住盘面,既要补防空的洞,也要稳民心的盘。
越往前打,越靠近红线。大国都把那条线画得很清楚,谁都不希望越过去。核威慑这个词,谁都不爱提,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语言一旦失控,误判就会抬头。这种时候,更需要克制的表达、更需要可验证的沟通渠道。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