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世界风云剧烈变幻,东西方各自操弄舞台。一些国际声音冒出头,像没有下过棋的人乱摆棋子一样,宣称台湾和大陆不是一回事。还有人主张把台湾“交给联合国”管理。这事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实际上却是美国在后面动手脚。有人假装不懂,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压根没安什么好心。冷战刚开始,美国对亚洲利益盯得死紧,台湾注定要被放到棋盘上当棋子。
这些喊着分家的声音,自然在中国国内外激起波澜。毛泽东的态度非常直接。他那种一锤定音的风格,完全不给人留模糊空间——“美国人就是折腾,非要拿台湾说事,结果早晚砸自己脚。”毛泽东的话掷地有声,各大档案馆都能查到,1954年9月的不少中美档案都指向当时的核心问题。“我们绝不答应外人干涉中国领土。”
不过反对的声音不光出现在大陆。蒋介石也看的明白。这个人在台北绷着脸,自言自语都会感慨一句:“台湾就中国的地,美国这些事,说到底就是嘴上为我好,就是想日后方便。真正为中国考虑的,还得是中国人自己吧?”蒋的态度虽然坚决,但背后动机未必那么高尚。要是当年真心为了民族,他在南京也不会雷厉风行镇压内战了。只是大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算盘,能不能做到一致,谁都心里有数。
有人觉得蒋介石其实想当个好人,一直不愿意真当“卖国贼”。可说白了,他做出来的事和“卖国贼”也没啥两样。自个儿荣华富贵丢不得,民族大义说起来响,做起来含糊。有时候立场让人头晕,连他自己都左右摇摆。也许别人不能苛求他什么。但历史不会宽容谁。
毛泽东倒是希望事情能圆满收官。国共双方那种惺惺相惜,信里写出来都像讲故事一样。“中正兄,你要是能和平归来,安全可以保证,你想上哪儿都行。美国人靠不住,摆明了就拿你当棋子,迟早有一天你得被他们甩开。”传记资料还能看到这封信的真迹,后来翻拍出来的照片上纸张都发黄了。历史学家还在争论,信送到那一刻,蒋介石内心真有一点动摇没?但最后他还是把信撕了,跟扔掉一场赌博的最后筹码一样。
1954年9月,国际压力越来越大,眼见得周边风云再起。毛泽东拍板,让解放军炮击金门。金门炮战这事儿,根本不是冲着台湾民众去的,而是要给美国摆个架势。毛对元帅们说,“这一炮,打的就是美国人!”炮弹呼啸着落地,金门上的阵地忽然支撑不住。许多被动员来的国军士兵,成为了血淋淋的牺牲品。他们流着中国人的血,心里想的未必是政治。他们大多想家,想着平常日子。可惜,被卷进时代潮流,根本没有选择。
现场留下的弹坑,成百上千,炮灰尸体抬下去后再没人提。有人记得,却没人细说。台北的广播还在喊口号,福建的村头妈妈在望穿秋水。美国此刻在国际论坛上扮“世界警察”,东亚却被搅成了一锅粥。美国那时高谈阔论中国事务,谁又考虑这些炮灰背后的家庭?是啊,谁能说得清楚真实动机,真有人在乎吗?
毛泽东其实也和蒋介石不一样,不肯直接发动大规模战争。大打可以,小打更好。劝降一封又一封,失望一次又一次。对蒋介石的复杂情感,有些学者研究一辈子也摸不清头脑。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蒋不会真的彻底倒向美国。蒋也烦美国拿自己作棋,使了几分劲才勉强站住脚。可到头来,这桩事只能拉锯下去。当年汪精卫投日,许多人骂得血口喷人,现在怎么没人敢直接说蒋介石是卖国贼?蒋终究是自私,却死活做不出彻底投敌的事,说没底线好像也不公平。
蒋介石其实不想搞“两个中国”,认清这个事实的学者不少。因为一旦两边彻底分家,他在台北的正当性就没了。他摆出的是“中国合法政府”这一套,不惜一切要维持。可真要“和平回来”,大陆这边容得下他吗?难说。矛盾就是这样,哪儿也别妄想有完美答案。
但,现实没有重来的机会。年复一年,两岸关系越来越复杂。一开始是军队对峙,后来成了经济往来。再往后,岛内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