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拿到稀土后,美国对华定位变了,3次下重手,逼中国付出更高代价

麒元点评 · 6 小时前
稀土是工业里的味精。看起来不起眼,少了它,很多高端装备没法转。导弹、战斗机、电动车、风电机组,哪样不沾稀土。中国手上握着全球约九成的稀土加工环节,命门在这。不是随便开个矿就能补上,牵扯的是上游选冶、下游磁材、加工洁净度、环保指标,一环扣一环。
海关总署披露,7月中国对外的稀土磁铁出口环比猛增75.5%,买得最多的,就是美国。这不是谁单方面的“投机”,这背后有沟通,有善意,有对产业链稳定的共同期待。棋盘刚摆好,对面突然掀桌。
1.jpeg

翻脸的第一招,甩出制裁清单。美国点名两家中国公司,说它们“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抓住一个借口就能动手,真正的目标并不在伊朗三字上,而是直奔中国企业而来。打哪里?海上运输。捏哪条线?能源和金融的交叉地带。
第二招更扎心。盯上中国留学生。边境口岸的盘查、滋扰、恶劣对待,甚至直接遣返。年轻人提着拉杆箱,手里拿着I-20和录取通知书,落地后被拦在小黑屋里几个小时,问东问西,最后一句“你可以回程了”。学术合作?人才交流?一夜之间全成了“风险”。
2.jpeg

第三招,撕下面具。8月1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社交平台发帖,用词把中国定性为“敌对国家”,还甩出一句“中国输出非法电子烟毒害美国青年”。这话扔在驻在国的平台上,味道太冲。外交语境里,这不是失礼这么简单,这是挑事。
三招连发,指向很清晰。不是砍树枝,是锯树干。经济链,掐运输,瞄准能源这个大动脉。人才链,卡签证,堵入口。叙事链,造标签,把“伙伴”改成“敌对国家”。
有人说,这是不是哪一个部门拍脑袋的冲动?真不是。节奏太有序,靶点太集中,像是复盘了多年工具箱之后的系统性调整。背后是焦虑,是对中国科技和产业实力增长的集体性不安。稀土只是引线,一点就着,火烧到人家最在乎的高端制造和军工底座上,他们哪睡得安稳。
3.jpeg

外交部记者会上,毛宁回应得很直接。各国同伊朗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正常合作,正当、合理。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意思很清楚,别拿莫须有当通行证。制裁如果乱来,就别指望没人还手。
关于留学生,态度也给足了。希望美方落实领导人口头上的“欢迎中国留学生”这句话,停止搞针对。读书这事,关乎年轻人前途,也关乎两国民意的温度计。口头欢迎是一回事,通关柜台前的那张小纸条才是真功夫。
很多人更关心“怎么办”。这几个月,中国在金融与产业的布局,节奏很有意思。五个月内调回4110吨黄金,手里握着硬通货,防风浪。另一头,抛售了413亿美元美债,调整仓位,给自己留出回旋空间。
4.jpeg

科技端这边,也在抬头。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开始逼近英伟达A100,这意义不止一块算力卡,背后是生态、是编译器、是全栈能力的种子。中芯的28纳米良率追平台积电的速度在加,成熟制程广阔天地一马平川。再看能源结算,中国和俄罗斯推进本币结算,能源交易里有87%的份额绕开美元。
稀土会不会被“转手就卡脖子”?稀土的开采不是谁挖谁有,关键在加工环节的良率和环保标准。中国走到今天,靠的是几十年沉淀的工艺细节、人才梯队和配套产业,短期内很难被复制。7月的稀土磁铁出口猛增,买家里美国占大头,这本来是个信号:在关键链条上,合作对双方都好。偏偏有人要把善意当软肋,刚拿到货就立马变脸,这种操作,成本迟早得自己买单。
5.jpeg

对中国留学生的打压,伤得也不只是孩子们的心,更是对美国高校和科研生态的自损。越是顶级的实验室,越清楚一个事实:全球化的学术土壤,是靠开放和交流来养的。把门越卡越紧,短期看似“安全”,长期就是自家创新力往下走。被遣返的那一刻,最寒心的不只是机票报销不报销,是梦想被按下暂停键。
驻华大使馆那篇把中国定性为“敌对国家”的帖子,一旦成为基调,后续的政策再往上加码,公众就更容易买账。这招很熟悉,先用叙事塑造威胁,再用行政手段“回应威胁”。把“合作受挫”说成“我在自我防卫”,逻辑就顺了。可这逻辑放在今天的全球产业链上,杀敌一千,自损也不止八百。
6.jpeg

中方这边没摔门、没摊牌,但也没装看不见。该发声发声,该反制反制。金融上稳住底牌,科技上咬紧牙关,贸易上调结构、护通道,这些动作叠在一起,就是踏踏实实的“破局”。
这波稀土博弈,表面看是资源交易,深里头是技术主权、国家安全和发展权。美国想打的是一套“资源换遏制”的算盘:先拿到你关键材料,再对你的人、财、言动手,借公共叙事把你放到对立面上。可时代变了,全球产业的齿轮已经深度啮合,谁也不是那个能随手拧紧别人氧气阀门的“上帝”。想把中国推回去,换来的只会是中国更坚决的自主可控和更快的替代路线图。
7.jpeg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