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每次大赛名单公布都能炸出一波讨论。
这次2025亚洲杯大换血争议点很明确:伤病潮逼出5个新面孔,老将缺阵换来的练兵场到底值不值?
郭士强这次赌得有点大,8月开打的亚洲杯直接塞进去王俊杰、赵嘉义、李祥波、高诗岩、雷蒙这批零经验或老将,核心问题还是男篮更新换代踩了急刹车。
张镇麟曾凡博这批当打之年的伤缺,直接让新老交替的阵痛期提前爆发,不冒险不行了。
广厦弃将赵嘉义逆袭入选,本质上暴露了CBA人才流通的畸形生态。
自家青训出来的苗子被朱俊龙、赵嘉仁压着打不上球,租借到青岛突然就爆发了。
这种剧情和当年深圳把贺希宁租给北控练级再回收如出一辙。
职业联赛搞内部人才保护,好苗子要么烂在板凳要么放生他队,这模式早该被打破了。
赵嘉仁赵嘉义兄弟在国家队的地位反转,就跟辽宁当年放走原帅结果人家在山西拿顶薪一个道理——人才浪费这事,CBA各队都该被敲打。
李祥波这种NBL出身的28岁“大龄新秀”能进国家队,撕开了中国篮球人才断层的遮羞布。
当年周琦从NBL杀回CBA已成孤例,现在连李祥波这种征战低级别联赛多年的球员都得拉来救场,青训体系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比日本男篮从B联赛海选人才的机制,咱们还在吃老本。
就说王俊杰这种NCAA球员,不趁着年轻规划职业路径,难道真要学张兆旭那样在美国耗到25岁再回来?
高诗岩雷蒙这些老将的入选更像行为艺术。
赵继伟孙铭徽不在就拉高诗岩顶班,这操作和杜锋当年用徐杰有啥区别?
控卫线断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2019世界杯吃过的亏现在还得硬扛。
雷蒙时隔七年重返国家队,听起来励志,细想挺可悲——八一系解散毁了多少人的黄金期?
现在得靠28岁的“老新人”填坑,跟当年王治郅回归救火有啥本质区别?
现在最该担心的是战绩崩盘引发连锁反应。
2017年杜锋带蓝队打亚洲杯拿第五,直接导致双国家队模式破产。
这次要是练兵不成反丢人,郭士强的改革可能半路夭折。
看看日本男篮怎么玩转归化+混血+本土的,咱们还在纠结用王哲林还是胡金秋。
这次亚洲杯要是能杀进四强,这批新人就算完成任务;要是连八强都保不住,下次大赛估计又得重启老将模式。
篮协该学学日本足协的百年计划,别总搞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突击换血。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