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金灿荣提醒,中国经济虽远超俄罗斯,但相比之下却有一个重大弱势

风吟枪啸 · 昨天 10:25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这些年发展得飞快,已经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制造业更是占了全球超过三成的份额,这点谁都得承认。可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在社交媒体上提了个事儿,让人不由得多想两下。他说,虽然中国综合实力和经济规模甩俄罗斯好几条街,但比起来,中国有个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粮食和能源这两块儿上。俄罗斯那边基本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往外卖,而中国得靠进口来补齐缺口。要是遇到类似俄乌冲突那种西方制裁,中国经济会不会更容易受影响?这观点一出,网上讨论挺多,确实值得咱们聊聊。
1.jpeg

先说说背景。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到现在,已经三年多头了。俄罗斯一开始就挨了西方国家铺天盖地的制裁,据说有上万项,涉及金融、能源、科技各个领域。按理说,这么大的压力,俄罗斯经济应该挺不住吧?结果呢,人家不但没崩盘,还在2023年GDP增长了3.6%,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金灿荣分析,这跟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那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不算太大头,所以在外部压力下,基础供应没乱套。俄罗斯国土大,资源多,石油、天然气、粮食这些东西自己够用,还能出口赚外汇。2023年数据显示,俄罗斯能源出口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这就稳住了底盘。
中国这边呢?经济体量是俄罗斯的十倍都不止,2023年GDP达到17.5万亿美元左右,制造业链条完整,从手机到高铁啥都能造。但金灿荣点出,粮食和能源的对外依赖是实打实的弱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3年进口了5.64亿吨原油,大部分得靠海运从国外拉回来。中东、非洲、拉美这些地方是主要来源,可一旦海路出问题,麻烦就大了。
马六甲海峡就是个典型例子,这条通道窄得很,每天船只排队通过,要是特殊时期被堵住,中国能源供应至少得受20%的冲击,因为80%的进口原油走那儿。粮食方面,中国耕地有限,虽然这些年强调红线不放松,但进口量还是巨大,2023年粮食进口总量超过1.4亿吨,主要从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地来。要是供应链断裂,国内价格肯定波动,影响民生。
2.jpeg

为什么俄罗斯在这方面这么强?因为它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国家。土地面积世界第一,横跨欧亚,耕地和矿产资源丰富。小麦产量全球领先,2023年出口了近5000万吨粮食。能源更不用说,石油储备全球第六,天然气第一,管道直通欧洲和亚洲。西方制裁时,俄罗斯转向东方市场,卖给中国和印度,价格还不错。
相比之下,中国人口多,工业化进程快,对资源需求巨大,自产率在能源上只有70%左右,粮食自给率90%多点,但高端品种还得进口。金灿荣的意思是,这种依赖在和平时期没啥,但要是像俄罗斯那样被围堵,经济韧性就考验大了。中国经济高度融入全球,出口导向型,供应链复杂,一旦关键物资卡脖子,制造业链条容易断。
其实,金灿荣不是第一次说这类事儿。他早几年在讲座里就提过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强调中国得警惕外部风险。2023年他在江汉大学演讲时,分析俄罗斯抗压经验,指出资源自足是关键。俄罗斯经济虽然体量小,只有2万亿美元左右,但结构简单,抗打击能力强。
西方想通过制裁让俄罗斯社会乱套,结果粮食和能源供应稳稳的,民众生活没大变。俄罗斯甚至用卢布结算能源贸易,绕开美元体系,这招儿挺管用。中国要是面临类似情况,能源短缺可能导致工厂停工,粮食价格上涨影响消费。金灿荣提醒,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基于现实观察。毕竟,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强度前所未有,却没达到预期效果,这给中国敲了个警钟。
3.png

当然,中国也没闲着,早就在布局应对。近年来,政策上大力推内需,拉动国内循环,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2023年消费贡献率超过50%,这步棋走得对。同时,在能源上,中国加强多样化来源,不光从中东买,还从俄罗斯管道进口天然气,2023年量达到380亿立方米。拉美和非洲的合作也多了,签了不少长期合同。粮食方面,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科技投入大,高产种子推广,产量稳在6.5亿吨以上。还建储备库,够用几个月。
金灿荣观点虽尖锐,但也承认中国综合实力强,能通过外交和贸易化解风险。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上百国家,分散供应链压力。俄罗斯那边,虽然抗压好,但经济单一,创新不足,长期看增长慢。中国正好相反,科技投资多,新能源车和5G领先,这能补短板。
4.pn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