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被菲律宾坑惨,中国万艘渔船出海,解放军南部战区果断亮剑

微趣史 · 5 小时前
近期,南海再次成为国际舆论聚焦的地缘热点。
菲律宾拉拢印度在南海进行所谓“联合军演”,表面声势浩大,实则问题重重,印度反倒被推上了尴尬的前台。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中国上演了声势空前的“开渔季”行动,万艘渔船如潮水般驶向海域,
这让印度更加难堪。
印度被坑惨了
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面对现实劣势,其“寻求外援”的战略倾向日益明显。从联合美日澳法到拉拢加拿大、英国,如今又把目光投向了地理上相隔遥远的印度。
此次所谓的“联合巡航”,菲律宾显然想借印度撑腰,在黄岩岛等争议区域扩大自身影响。
与此同时,印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莫迪政府近来在对美关系上遭遇明显挫折——不仅被征收25%的高额关税,还因未停止从俄购买能源而遭到华盛顿的冷淡对待。
1.png

在外交受限、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印度急需一个外交舞台来重塑形象。
而南海,尽管离得远,却被其看作一个展示“印太野心”的机会。
不过,这场政治与战略算计的合作,很快暴露出“外强中干”的本质。
印度原本计划派出四艘舰艇参演,结果其中一艘在启程前因技术故障退场,最后只有三艘军舰抵达预定海域。
在执行过程中,“德里”号等舰艇始终未敢靠近争议岛礁,仅在外围徘徊,试图避免与中国军队发生正面接触。
而菲律宾方面虽然在舆论上叫得响亮,但其海军力量和行动独立性也远不足以支撑所谓“联合威慑”。
所谓联合军演,从战术意义看毫无实质内容,从战略层面看更像是一次被逼上架的政治作秀。
正当印菲合演这场“地缘戏码”时,中国沿海多地却上演了另一番壮观景象。
随着休渔期结束,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万艘渔船集中出海,拉开了为期数月的“开渔季”。
2.png

表面上看,这是一项普通的民生产业安排,背后却隐藏着极强的主权信号。
在国家级“护航开渔行动”的加持下,海巡舰艇、无人机、空中固定翼侦察力量全线出动,为渔民提供海陆空一体化保护。
每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渔船,都是对外宣示中国海权主张的流动载体。
渔船走到哪,中国的执法就延伸到哪,国家主权的覆盖范围便随之扩展到哪。
万渔出海
事实上,在开渔季这样是很正常的,但海军同步的战略巡航不正常。
南部战区舰队在黄岩岛等敏感区域展开实弹科目训练,052D驱逐舰、郴州舰、通辽舰等核心战力集体亮相,不仅具备即时作战能力,更形成了对印菲舰队的强大压制力。
更不用说,解放军已在多个岛礁布设了雷达、声呐与光电系统,辅以北斗卫星导航、火箭军远程火力投射,构建出一套高度联动的海空控制网。
在这种多层次部署之下,印菲舰队的行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3.png

中国军队不仅提前掌握其行踪,还能实时调度舰机进行对位防御,整个态势处于“静默碾压”之中。
即便如此,中方并未急于“摊牌”,而是通过克制而明确的外交语言表达立场。
外交部的一句“任何第三方不应介入”,十个字未点名却字字见骨,既是对印度“越界”的明确否定,也是对菲律宾“引狼入室”的间接讽刺。
这番表态不仅合乎国际法“直接当事方解决”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国稳中有力、进退有度的外交节奏。
反观印度的“南海之旅”,收获的却是一地鸡毛。
本以为能借联合军演在国际社会上刷一波“印太主角”形象,结果被菲律宾“高调利用”后,遭遇中方压制、国际舆论冷落。
在军事技术层面,印度暴露出舰艇老旧、远洋作战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
4.png

在政治层面,其武器推销如布拉莫斯导弹等项目也未能借演习打开市场局面;
在外交层面,非但未赢得美国谅解,反而让外界进一步质疑其战略清晰度与政策稳定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印菲演习其实成为中国控局南海的“反向注脚”。
中方以常态部署压制临时挑衅,以民生工程烘托战略底气,在军事与外交双轨道上展示了高度自信与从容。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从被动应对域外干涉,转变为积极塑造区域秩序的主导力量。
南海,不再只是防守阵地,更是体现国家战略意志与综合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