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伊朗输得一点都不冤!四年前不听劝,伊朗被GPS坑惨,时隔这么久,终于下定

博览新说 · 6 小时前
据报道,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对《同胞报》确认,将逐步用北斗替代 GPS。
1.jpeg

以色列(资料图)
这场决定源于 6 月那场 12 天的冲突。波斯湾上,希腊籍超级油轮 Nissos Nikouria 满载 20 万吨原油,导航系统突然显示它正行驶在伊朗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山顶,海拔数据疯狂跳动,船长紧急减速时,船身已偏离主航道 12 海里,险些撞上巴林海域的暗礁。类似的导航异常在冲突期间集中爆发,56 艘途经波斯湾的国际商船航迹中,共出现 1500 次定位偏移,最大误差达 47 公里。
陆上战场同样惨烈,德黑兰东郊的埃文监狱遭以色列 “杰里科 - 3” 导弹空袭,71 名关押人员死亡,事后调查显示,监狱的坐标数据被篡改,导致防空系统拦截方向出现 11 度偏差。革命卫队准将伊斯梅尔・加尼在圣城库姆的家中遇袭身亡,凶手使用的微型无人机始终锁定其手机 GPS 信号,穿透三层墙体后精准引爆。核科学家费雷敦・阿巴西的车队在德黑兰北部高速公路行驶时,车载导航突然提示 “前方道路施工”,引导车辆进入预设伏击圈,摩萨德特工正是通过破解其手机定位轨迹掌握了出行规律。
伊朗曾有过技术自信。2011 年,他们在霍尔木兹海峡通过伪造 GPS 信号,将美国 RQ - 170 隐形无人机诱骗至境内迫降,这一事件让伊朗军方坚信已掌握干扰 GPS 的核心技术。冲突初期,伊朗革命卫队电子战部队启动 “夜莺” 干扰系统,却发现美以联军早已升级反制手段。部署在阿布穆萨岛的 “流星 - 3” 导弹发射后,飞行轨迹在 230 公里处突然失控,坠入波斯湾,事后拆解发现,导弹内置的 GPS 芯片被植入后门程序,在特定经纬度自动失效。
2.jpeg

以色列(资料图)
纳坦兹核设施的运输车队更成为活靶子,6 辆运送离心机部件的卡车在夜间行驶时,GPS 信号被实时传输至以色列情报部门,导致 3 处隐藏的离心机大厅遭定点轰炸。为避免军事目标暴露,伊朗军方紧急屏蔽了 12 个省份的 GPS 信号,却引发连锁反应:德黑兰地铁全线停运 8 小时,200 多架民用航班备降邻国,甚至连农业部门的灌溉无人机都因定位失效坠毁在麦田里。
北斗系统由 30 颗卫星构成星座网络,其中静止轨道卫星覆盖亚太核心区,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增强全球服务能力。其全球定位精度达到 2.34 米,在亚太地区通过区域增强系统,精度可提升至 1.8 米。去年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联合测试中,中国与伊朗工程师用搭载北斗模块的快艇进行验证,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定位误差始终控制在 3 厘米内,同时通过短报文功能向 500 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实时回传水文数据。
伊朗的转型面临多重阻碍。民用领域的 1200 万辆汽车、8 万台农业机械、3000 座港口设备中,八成依赖 GPS 芯片,全面替换需要 43 亿美元重构基础设施,这相当于伊朗全年石油出口收入的 11%。军事设备的改造更复杂,“征服者 - 110” 导弹的制导系统需要重新编写 37 万行代码,无人机的飞控芯片要替换为兼容北斗的特制型号,仅革命卫队的装备升级就需 5 年时间。
这一转换正在重塑中东技术格局。美国通过 GPS 构建的 “导航依附链” 出现明显裂痕,沙特、阿联酋等国近期纷纷与中国接触,探讨北斗在石油运输船队的应用。北斗系统已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 11 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在 140 多个国家落地应用项目。中伊合作让北斗在中东获得战略支点,伊朗的石油码头、输油管道、核电站等关键设施将逐步接入北斗监测网络,这使伊朗在对抗美以制裁时增添技术筹码。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评论中指出,伊朗的选择标志着中东国家 “集体摆脱美国基础设施控制” 的开始,也门胡塞武装已公开表示,正寻求用北斗改造其巡航导弹。
3.png

以色列(资料图)
全球 “去 GPS 化” 趋势正在加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与北斗实现芯片级兼容,两国联合开发的导航终端已在北极科考站投入使用。欧盟伽利略系统与北斗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非洲的 34 个地面站可相互调用观测数据。目前已有 137 个国家与中国签署北斗合作协议,在农业、交通、灾害监测等领域开展 400 多个合作项目。泰国用北斗系统调度曼谷至清迈的高铁网络,列车定位精度提升至 0.5 米;尼日利亚依托北斗建成覆盖全国的农业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 2300 万公顷农田的墒情数据。伊朗的转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技术多极化的必然结果。
伊朗的转型是鲜血换来的觉醒。那些在冲突中失去的油轮、设施和生命,成为技术自主最沉重的注脚。切换北斗无法改变过去的损失,但至少为未来的国家安全埋下技术伏笔。当波斯湾的油轮重新获得稳定导航信号,当导弹不再因信号被劫持而偏离目标,这场迟到的技术替代,或许将成为伊朗重塑地区影响力的起点。在全球秩序重构的进程中,导航系统的选择从来不止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主权的延伸。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