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近日签署了一份创纪录的采购订单——15万吨大豆油将从中国装船运往印度港口。
这笔交易不仅打破了两国豆油贸易的历史纪录,更发生在印度外长苏杰生五年多来首次正式访华行程结束后不足一周的时间里。
一纸订单背后,是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悄然转向。接连遭受美国重击和外资流失的打击,印度清醒了,美国靠不住,跟中国合作才是正确的路。
一、签证松绑与百亿订单:印度对华政策的急转弯
当中国大豆油以每吨低于南美15到20美元的价格进入印度市场,粮油商们直白地评价:“便宜又快,不买是傻子!”
仅这一笔交易,印度就节省了225万至300万美元成本,运输时间更从六周压缩至三周。经济理性正悄然取代政治口号。
印度商务签证政策同步松动。中国商人此前苦等23个月才能获批的签证,如今承诺15个工作日完成。
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是2020年边境冲突后的首次破冰。
《印度经济时报》将此解读为明确的关系回暖信号,印方主动拆除两国人员往来的藩篱,为经济合作铺设通道。
这一系列动作与过去五年印度高调推行的“去中国化”形成鲜明反差。曾经封禁300多款中国应用程序、冻结小米48亿资产、严卡商务签证的强硬姿态,被现实需求击退。
当国内手机因抵制中国零件涨价30%、中小企业成本激增,产业链的真相浮出水面:83%的光伏组件、60%的原料药无法脱离中国供应。
一位印度学者的感叹点破困局:“抵制中国不可行,我们甚至找不到替代方案!”
二、双重压力:美国关税大棒与本土经济警报
莫迪的转向背后,是来自华盛顿的沉重压力。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纺织品和药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印度对美出口暴跌18%,纺织业痛失20亿美元订单。
当印度试图向世贸组织提交报复性关税清单时,3.7万亿美元的GDP在美国26万亿美元体量前相形见绌。
更令新德里难堪的是美国的附加条件:开放牛肉市场触及印度教文化禁忌,降低纺织品关税则威胁到雇佣4500万人的第二大就业支柱产业。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未给“印太战略伙伴”留下任何情面。
与此同时,印度经济亮起红灯。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断崖式下跌82%,制造业增长疲软,GDP增速仅5.4%。莫迪寄予厚望的“印度制造”战略遭遇瓶颈。
边境对峙期间,印度士兵甚至因缺乏油脂补给,被迫以冻薯条代替热食。经济与民生的双重困境,迫使决策层启动名为“维生素M”的战略调整——M既代表省钱(Money),也指向强军(Military),而中国大豆油恰恰能同时满足这两项需求。
三、能源急转:千万桶原油绕开俄罗斯
地缘政治的压力迅速传导至能源领域。8月初,印度最大国有炼油企业印度石油公司(IOC)紧急采购700万桶原油,货源却非长期依赖的俄罗斯,而是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东。
其中4.5万桶美国原油、50万桶加拿大原油及200万桶阿联酋原油将在9月交付,交易规模被业内人士描述为“异常庞大”。
这一紧急转向的直接诱因是特朗普的制裁威胁。作为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印度国家炼油厂已被曝暂停采购俄油近一周。
特朗普此前多次警告可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令新德里不得不重新权衡利益得失。
印度石油公司连日发布多个背靠背招标,凸显其寻求替代油源的迫切性。当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在印度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从近乎零飙升至三分之一时,传统的中东和非洲供应商份额被大幅挤压。如今政治风险改变游戏规则,多元化采购成为生存必需。
四、债务火山:美国经济站在衰退边缘
推动全球贸易链震荡的根源,正在美国本土发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报告拉响警报:美国2025年陷入衰退概率升至40%,远超去年10月预测的27%。
高盛更为悲观,将该概率上调至45%,并将四季度GDP增长预期从1.0%猛砍至0.5%。华尔街的担忧迅速传导至市场——交易员押注美联储明年1月前降息200个基点。
特朗普第二任期推行的政策加剧了危机。其关税措施与财政紧缩的组合拳,使美国及全球关税水平升至近一个世纪高点。
不仅推高商品成本、降低生产率,更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这将使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下降1.5个百分点。
更深层危机潜伏于债务领域。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规模达36.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3%,远超60%的国际警戒线。
2025财年,约9.3万亿美元公共债务即将到期,利息支出预计增长8%至9520亿美元。债务增速远超经济承载力,十年内累计利息开支或高达13.8万亿美元。
美元体系脆弱性暴露无遗,全球央行加速减持美债,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比例降至57.4%的30年新低。
五、钢丝上的舞蹈: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平衡术
莫迪的调整早有征兆。今年3月访美遭特朗普冷遇后,他接受采访时一反常态称赞中印“几个世纪相互学习”,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5月底,巴西金砖峰会前,印度官员秘密联络北京筹划领导人会晤,打破四年外交坚冰。边境问题上,印方明确表态竞争不应升级为冲突,并支持中方担任上合轮值主席国。
但印度的战略摇摆依然清晰可见。莫迪政府一面签署大豆油订单,一面维持北部边境部队规模,推进“印度战地旅游”项目;一面松绑签证,一面以“含中国零件”为由取消400架无人机订单。
外长苏杰生的言行更显露矛盾:他宣称支持金砖本币结算,转身却向美国保证“印度从未支持去美元化”。
这种两面性折射出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根本困境:经济上既垂涎新兴市场又依赖美国顺差;安全上既需西方装备又无力承受对华对抗代价;战略上既想领导“全球南方”又渴望西方认可。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砸向金砖国家,当边境实力对比显现差距,印度的平衡木越走越窄。莫迪政府的政策调整,本质是国际力量重构下的现实选择。
资料来源:
印度驳斥美欧对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指责2025-08-05 07:28新京报
印媒:印度悄然改变对华封锁政策2025年07月31日 01:21:36环球网
印媒关注:中印关系回暖,印度悄然改变“对华封锁”2025-07-31 14:06:33来源:观察者网
印智库再呼吁“放宽中企投资”,为什么?2025-07-22 08:51来源:环球时报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