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上的民进党、国民党、民众党这三股势力,总在跟大陆那边周旋,拉长战线。
张亚中1954年生在台北,祖籍山西,早年念文化大学机械系,后来转政治,在政大拿硕士博士,还去德国汉堡大学深造,1992年拿到哲学博士。
回台后进“外交部”,“派驻”过维也纳、汉堡、拉脱维亚,处理欧洲事务。后来转陆委会,专搞大陆政策研究。
他创办孙文学校,当总校长,主张两岸统一。2020年他想争国民党总统提名,没成功;2021年选党主席,也落败,得票32.59%,排第二,仅次朱立伦。
2025年5月22日,他又宣布参选党主席,承诺推动两岸对话,还说要请王金平去大陆谈。
张亚中看法直白,他觉得三大党都像美国手里的工具,美国不想两岸打热战,就让台湾暗着来,三大党就配合着拖。
等到美国想明着斗了,台湾也得跟上。他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意思是台湾没主动权,全看别人脸色。
2024年台湾选举,赖清德当“总统”,得票率40%,国民党侯友宜33%,民众党柯文哲27%。国民党在“立法院”52席,比民进党51席多点,但“总统位”丢了。
张亚中分析,这显示国民党基本盘就400多万票,绿色力量大过蓝色,拖延策略其实在给独立势力腾空间。
国民党从李登辉时代起,就用拖延等大陆变,现在民进党也这样,等大陆弱了再动。
赵春山小时候到台湾高雄左营海军眷村长大。在政大拿学士硕士博士,还去美国乔治城大学进修俄罗斯研究。
回台后在淡江大学教书,2001年起当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2016年退休。马英九时期,他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和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董事长,频繁跑两岸。
2023年2月,他随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大陆,行程10天,关心台商台青需求。返台后说,大陆变化大,城市硬件软件都进步,台商反馈依法办事更稳。
赵春山观点是,拖延有时能缓冲。
他回忆1991年李登辉推“国家统一纲领”,自己带团去大陆推广。分三阶段:先交流互惠,经济为主,避免政治碰;再互信合作,三通高层互访;最后协商统一,建民主体制。
这三个阶段的规划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开始具体实施,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显著发展,促进了双方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长。
在关键时刻,这一进程遭遇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强烈阻挠,导致合作受挫。该规划的核心意图实际上是延缓两岸统一进程,采取拖延策略以等待形势变化。
赵春山强调,最终实现统一的前提,是大陆必须首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行所谓的“选举制”,以满足台湾民众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期待,这被视为统一谈判的前提条件。
赵春山称,当他携带“国统纲领”赴大陆宣传时,部分大陆专家已经敏锐察觉到这份文件并非真正的统一纲领,而是一种拖延策略的方案。
国民党在文本背后隐藏的意图——以统一为名,实则为拖延。该纲领以统一为幌子包装,使大陆难以直接拒绝,但双方实际上心知肚明。
国民党采用“拖延”策略的目的最终仍是追求统一,“拖”的过程被用作谈判筹码,试图让大陆处于被动。
国民党从未将大陆视作真正的同胞。
尽管大陆已主动放下历史恩怨,寻求和解,但国民党内部仍未放弃借助选举政治“班师回朝”、东山再起的幻想,试图在不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通过政治手段实现对大陆的影响。
赵春山认为,这种思维模式至今仍在国民党部分权贵及其铁杆支持者中根深蒂固,他们表面支持两岸统一,实则期待台湾主导大陆,且要求大陆按其心目中的西方民主标准来改变。
“国统纲领”提出已逾三十年,近三十年来两岸经济的密切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政治意图的复杂性。
2023年,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多次访问大陆,赵春山随行,他透露尽管表面言辞未变,但大陆内部对此表示极大关注,甚至有党校高级干部特地前来与其会谈,探讨两岸关系。
国民党部分成员极善于伪装,缺乏持续关注者容易被其表面言辞迷惑。
其价值取向已固化,若无强大外部压力,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对这些既得利益者而言,拖延不仅能维持其在大陆的各种特权和资源,还能借此谋求政治地位提升。
这种行为对他们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交易,但对两岸关系而言,则是一场越拖越痛的“钝刀割肉”。
2024年,台湾选举,尽管国民党动员了最大资源,营造了有史以来最为团结的选举氛围,但仍未能突破岛内绿营势力的优势。
柯文哲作为关键角色,通过吸引原本倾向民进党的年轻选民,实际上缓解了国民党的败势。当前来看,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局面已具备较大稳定性,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未来台湾政治大致将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明确推进“台独”的阶段,二是处于“准备台独”的过渡阶段。
李登辉曾采取拖延策略,试图推动台湾走向“西方化”,延缓两岸统一进程。
如今,民进党与国民党虽立场不同,但均采取拖延战术,目的是等待大陆态势出现弱点甚至混乱,以期抓住机会推动“台独”。
当前的拖延,实际上是为“准备台独”阶段做铺垫,因此岛内政论节目频繁贬低大陆、渲染对大陆的负面形象,反映了部分势力希望大陆软弱或陷入困境的隐秘意图。
大陆当年已识破李登辉提出的“国统纲领”实为“待变纲领”,随着两岸交流与经贸往来的加深,对台湾当局警觉性有所降低。
马英九时期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因此获得一定支持。
尽管马英九多次强调“终极统一”和“两岸必将统一”,但忽略了台湾岛内政治以选举为核心的现实。如果国民党能长期执政,大陆的惠台政策及经济合作将直接惠及台湾民众生活;
反之,若民进党执政,这些成果可能被其用于强化“台独”准备。
蔡英文执政8年期间,台湾对大陆实现贸易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利用这些资源稳定经济并扩大民进党影响力。
随后,民进党多次对大陆采取挑衅行为,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复杂互动。大陆方面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资源和努力,却未能得到相应回报,形成了类似“东郭先生与狼”的尴尬局面。
大陆不能自信自己有时间优势,觉得台湾拖下去无妨。但是国际上瞬息万变,美国不再霸道,台湾小动作不敢公开喊“独立”。大陆需要强硬起来,敲打台湾,台湾“疼”了,才重新审视关系。
台湾想继续拖,但最后终会是大梦一场。
参考资料:
1、张亚中:两岸如起战端最高兴的是谁? 中国青年网 2021-11-14
2、张亚中:“绿斗蓝拖”解决不了两岸问题 中国台湾网 2019-06-26
3、张亚中:必须积极创造和平 拖不下去 海外网 2015-09-17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