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五月中旬因癌症离世,丈夫辛柏青至今深陷悲痛无法自拔。
蒋勤勤最近透露,他连小区都不敢出,每走一步都想起亡妻。
李乃文早前就担心他扛不住。
这戳中了无数网友的心:失去至亲的痛,不是时间能轻易抹平的。
辛柏青的沉默,恰恰证明丧偶之痛的真实和残酷,社会该多些理解,少些催促。
辛柏青的哀伤不是偶然。
他陪朱媛媛抗癌五年,日夜照顾,压力巨大。
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照顾重病伴侣的人,容易积累“照顾者负担”,导致丧偶后哀伤更复杂。
类似案例不少,比如傅彪2005年去世,妻子张秋芳花了多年才缓过来,期间同样封闭自己。
辛柏青推掉工作全心陪伴,这种付出加深了情感纽带,失去时自然更难割舍。
蒋勤勤说他一提朱媛媛就哽咽,这符合哀伤阶段模型——专家Kübler-Ross指出,丧亲者常经历否认、愤怒到抑郁,辛柏青可能卡在抑郁期,需要时间而非强求恢复。
李乃文的担忧有道理,朋友的支持很关键,但专业心理干预更有效。
建议丧偶者别硬扛,试试加入哀伤支持小组或咨询心理医生。
社会也该普及这类知识,别让“坚强”变成负担。
辛柏青的例子提醒我们,哀伤没有时间表。
蒋勤勤的揭露让更多人关注他的状态,这是好事。
但别光唏嘘,实际行动更重要。
朋友多陪陪,媒体少打扰,给他空间疗伤。
希望他能慢慢走出阴影,为了女儿和丈母娘,重新找回生活勇气。
毕竟,爱过的人永远在心里,活着的人还得向前看。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