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防务观察》8月8日在报道中劝伊朗放弃引进苏35,直接去购买中国的歼10C。
报道以之前的以伊冲突为背景,指出伊朗现役战机老化、体系化空防薄弱,在敌对方具备强电子战、强预警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情况下,单靠少量重型战机很难改变战局,真正的瓶颈是数量、联网、远距首发权和后勤可持续。
文章认为,歼10C就是伊朗的答案,该机具备更短的建连周期、更可控的全寿命成本,符合伊朗当下的核心需求。
苏 35
这家美媒把歼10C放在单发阵营的第一梯队,表示其仅次于F35。
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带来更强的抗干扰和多目标处理能力,配合同步升级的数据链与任务计算机,使它在电磁对抗复杂、目标密集的空域里仍能保持稳定的态势感知。
而在武器方面,以PL15E为核心的超视距体系,叠加近距格斗导弹与头盔显示,覆盖完整杀伤链,能把平台性能转化为可执行的战术收益。
在体系方面,歼10C与预警机、电子战机、地面情报节点的协同已在多轮演训中固化为流程,并在印巴空中站得到了实战的检验。
更重要的是性价比与可得性。
单发带来的飞行小时成本更低,维护工时可控,配件与改装节拍快,同等预算下能换取更大的机队规模和更密集的巡逻频次。
歼 10
除了参数之外,歼10在演习和实战中的表现,也极具说服力。
演习层面,此前曾在与苏35的多轮对抗训练中,全面压制后者。
而最近央视还曝光,歼10在空警500预警与电子战平台的支援下实施节奏控制和火力分配,模拟击落歼20。
而在实战层面,今年印巴五七空战,歼10C击落多架阵风战机,虽然印度不承认,但可以确认的是,歼10C作为单发中型战机能够在强对抗环境下执行超视距交战、依靠体系支援确实打赢了这场空战。
演习证明流程与能力边界,实战验证在压力环境下的韧性与容错,两者叠加说明歼10的战斗力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
歼 10
伊朗空军当下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缺少高性能的单机指标,而是缺乏足够数量的现代化战机,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成体系的防空能力。
歼10C在外贸中的交付速度和成军周期已经被验证,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补齐代差并迅速投入战备,适合在制裁和多线压力下维持较高出动率。
单发机型在飞行成本、维护工时和备件保障上更可控,使同样的预算能换来更多巡逻、拦截和战备值班。
伊朗过去在军贸中遭遇过中途取消和延迟履约的情况,重型战机方案在政治压力和供应链风险下存在不确定性,而歼10C的供应链更完整,升级路径清晰,结算和补给方式灵活。
伊朗国土面积大、威胁方向多,防空要点分散,需要的是数量充足、覆盖密集的作战网络,在预警和电子战支援下争夺超视距首发权,将对手的支援机型阻挡在防空圈外。
此外,歼10C还能通过雷达、软件、弹药和外挂的持续升级保持战力,打好基础之后,未来可以选择升级,也可以选择购买更高端的重型战机,能在成本、时间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