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禁令失败了?美国绕过中国出口封锁,狂揽3834吨锑,泰、墨成帮凶

家常菜日记 · 5 小时前
近期,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路透社报道美国在短短5个月内,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进口了3834吨氧化锑,数量接近过去三年总和。而这一时间点,正好赶上中国2024年底出台的新一轮矿产出口管制,锑、镓、锗等资源曾被视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武器”,美国军工此前还喊着缺货,洛马公司甚至“快断粮”了。如今美国不但没“断供”,进口量还暴增,这难免让人怀疑中国的禁令是否成了摆设,泰国、墨西哥是否成了“帮凶”。
1.jpeg

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事情并非表面那么简单。泰国和墨西哥本身根本不是主流锑产地,这几千吨锑的真正来源其实不难猜测。同期中国出口到这两个国家的锑产品数据出现“异动”,且这两个国家之前在锑贸易上几乎没有存在感。
所谓“绕道”,实际上就是中企通过第三国出口,美国再“合法”进口这些货物,也就是“洗产地”操作。这种操作在国际贸易里并不新鲜,多年前电子产品、芯片供应链就常玩这种“转一圈再回来”的游戏,只是这次换成了战略金属,更让人觉得出口封锁难以实现。
2.jpeg

那么,禁令为何没能“一刀切”,供应链的漏洞又藏在哪里呢?全球供应链早已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买”模式,而是环环相扣。一纸禁令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和配套措施。锑出口到第三国,经过简单加工或“贴牌”再出口到美国,在这一流程中,真正的难点在于监管。
中国企业本质上是为了赚取外汇,美国企业需要拿到原料,第三国则因“贸易新业务”赚取差价,三方各取所需,禁令自然就被“钻了空子”。更现实的是,这些第三国的贸易公司背后不少是中国资本。2025年上半年,墨西哥新莱昂州就新增了37家矿产转运公司,大部分是中资控股。
3.jpeg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端倪。2023年之前,泰国和墨西哥压根不在中国锑出口前十名单里,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它们的进口量飙升,直接冲进前三,而那段时间正好是中国宣布对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控之后。锑虽然不是第一波限制对象,但作为军工、电子领域的重要原材料,早就在管控视线之内。很明显,美国是没法从中国直接购买,所以找了两个“中转站”,泰国和墨西哥成了洗白的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非只出现在锑资源上。镓的灰色采购线路比锑还隐蔽得多。一位美国矿业企业老板透露每月能从中国获得约200公斤镓,关键是他拒绝透露卖家和采购渠道。镓是雷达系统、卫星通信和导弹制导的核心材料,如此隐蔽的采购让人担忧。
4.jpeg

目前来看,美国通过“洗产地”的方式绕过了中国的出口封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禁令完全失败。这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监管漏洞。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堵住供应链漏洞,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在国际贸易博弈中,要不断优化规则,提升战略反制的威慑力。而对于美国等国家试图规避禁令的行为,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以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和战略利益。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