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东莞市政府发布的《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对酒吧、娱乐场所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的条款,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东莞娱乐产业的重大利好,更折射出城市经济转型与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政策松绑,夜经济迎来春天
过去,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繁琐、周期漫长,诸多中小型演出因审批难题而夭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夜间文娱市场的活力。此次“应批尽批”政策,将演出准入从“能不能办”转为“便捷办”,极大地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演出活动落地的门槛。
政策落地后,东莞的夜间文娱供给密度迅速提升。传统剧场与新型演艺空间如商圈、文创园等被统筹整合,大量票价亲民的沉浸式戏剧、互动秀等演出形式涌现。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都市夜游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近年上升了37%,东莞这一政策恰好迎合了市场需求,将以往单纯的“夜间逛街”升级为富有内涵的“文化消费”。以酒吧驻唱为例,驻唱演出数量增长,带动了周边宵夜、文创产品销售等相关消费,形成了以演出为支点,撬动“吃住行乐购游”全链条消费的良好局面。
产业转型,重塑城市形象
东莞曾以“世界工厂”闻名于世,制造业是其经济支柱。但近年来,东莞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十年前的扫黄行动虽净化了社会风气,却也让东莞的娱乐产业遭受重创,城市被贴上特殊标签。此次娱乐产业政策松绑,是东莞重塑城市形象、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重要举措。
东莞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改造为文旅项目,并给予土地出让金70%的优惠,推动娱乐行业呈现新旧业态融合的特点。传统KTV正从单一唱歌服务向“娱乐综合体”转型,融入剧本杀、艺术展览等多元元素。东莞还计划打造“莞邑美食”文化IP,将烧鹅、荔枝等特产与娱乐消费结合,开发美食文旅线路 。通过规范化、品质化的娱乐产业发展,东莞正努力塑造“活力之都”的新形象。
放管结合,平衡发展之道
“应批尽批”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而是在精准监管基础上的进阶形态。文化稽查部门保留内容审核权,确保演出内容积极健康,杜绝低俗表演。同时,通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场所的噪音、消防等指标,督促场所自行承担隔音改造等环保责任,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在空间规划上,传统剧场延长夜间运营,新型商圈注入文化内涵,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促进了新旧空间共生。政府还同步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发展“物业服务 + 养老托育”模式,让夜经济发展与社区服务相平衡,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
东莞对娱乐行业“应批尽批”的政策,是一次大胆且富有前瞻性的尝试。它为娱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夜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城市经济转型与形象重塑带来了新的机遇。当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持续平衡好发展与监管、经济与民生等多方面关系,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但无论如何,东莞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期待 。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