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两岸统一方式或出乎意料!特朗普突然发现:中国高招,美国学不来

老闫侃史 · 4 小时前
1.gif

2.png

文|老闫侃史
编辑|多多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hr>过去三个月,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变了,从挥舞叠加关税的大棒,到忽然喊出“非常接近与中国达成协议”。
这戏剧性的转变背后,藏着一个美国不得不认的事实: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一套精巧的组合拳,正让美国的种种打压手段渐渐失效,统一进程正朝着中国设计的轨道推进。
特朗普的关税牌逐渐失效

最初,特朗普打的算盘是用“高额关税”来给中国施压,逼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3.jpeg

2025年初,他通过叠加既有301关税、芬太尼关税及对等关税,使部分中国商品面临最高约60%的税率,试图重演“贸易战”施压。
但现实很快打脸: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和其他国家签下了更多贸易协议。结果呢?美国自己反而吃了哑巴亏,不少美企因成本上涨、供应链中断叫苦连天。
美国法院更裁定其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违宪,进一步削弱关税威胁。
4.jpeg

到了5月,中美签下《日内瓦联合声明》,美国取消九成惩罚性关税,仅保留10%基准税率,剩余临时关税暂停90天。
眼看8月暂停期将结束,特朗普政府却未再提加税,反而暗示“可能继续降低关税”。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终于意识到,靠关税根本压不住中国,反倒伤及自身。
更讽刺的是,美国曾试图以“支持俄罗斯”为由威胁制裁中国企业,但始终不敢将其与台湾问题直接挂钩。为什么?因为一旦摊牌,若中国采取行动,美国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这种战略模糊背后的犹豫,恰恰暴露了美方的底气不足。
5.jpeg

“印太战略”人心涣散

美国在军事上也持续动作。7月,美国加速推进对台军售,向台交付一批先进防御性武器,并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菲律宾海域军演,营造“协防台湾”姿态。
但“印太战略”日益显露疲态。日本拒绝签署“台海联合作战承诺书”,仅维持战术协作;澳大利亚则强调“出兵属主权决策”,回避明确承诺。
为何盟友态度保留?核心在于经济现实。日本刚与中国签署200亿美元半导体合作,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葡萄酒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6.jpeg

在切实利益面前,军事承诺的分量自然削弱。美国试图以联盟威慑中国,却难阻盟友在经贸与安全间的务实平衡。
台海局势稳中推进

相比美国的急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依赖口号或突袭,而是通过系统性行动稳步推进。
2025年4月“海峡雷霆”演习中,中国航母山东舰现身台湾东部海域,形成有效封锁。解放军战机常态化越过所谓“台海中线”,持续对“台独”势力施压。
这种“日常化”军事存在,并非为短期冲突,而是为长期控局。
7.jpeg

更关键的是经济手段的精准运用。中国取消多项ECFA关税优惠,导致台湾农产品出口受挫,果农生计遭重创。
但同时未全面切断两岸产业链,台湾电子零件等关键技术产品对大陆出口仍保持增长。
这印证了中国策略的精密:以“外科手术式”措施区分“台独”势力与普通民众,既打击分裂行径,又维系经济纽带。这种张弛有度的把控,才是真正的战略智慧。
8.jpeg

美国话语权收缩

美方长期鼓吹的“国际支持台湾”叙事正加速瓦解。2025年,瑙鲁、图瓦卢等原台湾“邦交国”转向与中国大陆建交,台所谓“邦交国”降至12个的历史新低。
东盟国家在南海等问题上虽然有分歧,但多数公开重申“一中原则”。美国试图拉拢“国际声援”支撑台湾,反使自身陷入孤立。
中方则以“一带一路”、区域供应链等实利合作巩固关系,盟友的选择,终究基于利益而非空谈。
正因如此,特朗普5月称“中美协议有利于统一与和平”的表态,实为对现实的妥协:美国已无力扭转中国主导的统一进程。
9.jpeg

统一的东方逻辑

中国的统一战略从来不需要高调的宣言或军事冒险,而是靠多维度“组合拳”。
以常态化行动压缩“台独”空间;精准制裁分裂势力,保障民生合作;将全球“一中”共识转化为建交实绩;以现实进展取代口号之争。
当台湾果农因制裁陷入困境,当美国盟友因订单转向北京,当台岛经济命脉逐步与大陆深度绑定,这场较量胜负已显。
10.jpeg

中国的智慧在于以持续性行动替代喧嚣:不追求一击制胜,而是通过连贯、精准、不可逆的步骤,将统一从可能转为必然。
这套逻辑,可是中华千年积淀的耐心与谋势的哲学,美国就算是照抄也学不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