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以色列跟伊朗又干起来,导弹无人机满天飞,打得不亦乐乎。按理说,伊朗现在可是“有人罩着”的。2023年进了上合组织,2024年又成了金砖国家正式成员,跟中俄在各种峰会上称兄道弟,合影拍得那叫一个亲热。可真到了被人堵在家里打的时候,怎么没见中俄的航母开过来,或者防空导弹送上门呢?
其实国际关系这桌牌局,从来就没有简单的“朋友”和“敌人”,全是复杂的“牌友”和“对手”。伊朗之所以关键时刻没人替他出头,这答案,得从伊朗自己身上找。
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这到底是个啥组织?很多人一听,哇,这么多国家凑一块儿,肯定跟北约似的,一个兄弟被打了,大伙儿一起上。
这可就想岔了。
无论是上合还是金砖,它们的核心是经济合作、政治对话、文化交流。说白了,就是个“经济发展互助组”和“国际问题聊天群”。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没有类似北约第五条那样的“集体防御”条款。成员国有义务一起反恐、搞演习、做生意,但没有义务为你两肋插刀,卷入军事冲突。
这规矩,伊朗心里门儿清。它之所以挤破头要进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绕开西方的制裁,找个平台做生意、搞能源交易,在国际上喊话的时候能多几个帮腔的,不至于被完全孤立。你看,进了组织后,伊朗的石油出口确实好看了不少,人民币结算也玩得越来越溜。
但伊朗从骨子里,是个极其骄傲和独立的国家。它的国策核心叫“战略自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谁都不跟,谁也别想控制我”。它既不想给美国当小弟,也不想完全绑在俄罗斯或中国的战车上。这种“边界感”划得非常清楚,经济上我们可以是伙伴,但军事上,我的国防我做主。
所以,当以色列的炸弹落下来时,中俄的反应完全在预料之中: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声明,强烈谴责,呼吁冷静克制,支持地区和平稳定。一套标准流程走完,没了。想看到真金白银的军事援助?对不起,超纲了,咱们当初签的协议里可没这一条。
如果说组织章程是“明规则”,那伊朗在能源市场上的操作,就是让盟友寒心的“潜规则”了。这事儿最明显地体现在了今年的OPEC+会议上。
当时国际油价在高位震荡,怎么定下一步的产量,一帮产油国吵翻了天。沙特和阿联酋想增产,多赚点钱。俄罗斯的态度就比较微妙了,它嘴上说可以增产,但实际上因为俄乌冲突导致它的港口、运输能力都受了影响,增产潜力有限。它更希望的是大家悠着点,别增太猛,免得油价大跌,影响它的战争财源。
这时候,轮到伊朗发言了。哥们儿,伊朗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站队“大幅增产”,甚至在会前就跟好几个亚洲大客户眉来眼去,敲定了不少低价供货的意向。
你站伊朗的角度想,这完全能理解。被制裁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个口子能卖油换外汇,那不得往死里卖?抓住窗口期抢占市场份额,比什么都重要。
但问题是,你这么干,等于直接一刀捅在了俄罗斯的腰子上。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的石油被西方限价,只能打折卖给亚洲国家,勉强维持着经济。现在伊朗用更低的价格、更灵活的交付条件来抢生意,等于是从俄罗斯的饭碗里直接刨食。这种“背后插刀”的行为,虽然没撕破脸,但足以让莫斯科感到阵阵寒意。
你品品这个逻辑:你在经济上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损害了伙伴的核心财路,凭什么还指望在军事上,人家为你奋不顾身呢? 这就像你跟邻居合伙开了个小卖部,你天天从他那儿偷东西,然后你家着火了,你还指望他第一个拎着水桶冲进来救火?现实吗?
伊朗的外交政策,一直有点“左右逢源”的意思。它跟俄罗斯走得近,但又在一些问题上跟俄罗斯的对手印度打得火热。它跟中国签了25年长期合作协议,被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但转过头为了跟海湾国家缓和关系,又在中国和阿联酋关于三个争议岛屿的声明问题上,给中国搞得很难看。
这种做法,伊朗自己称之为“平衡外交”,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它不想在中美俄的棋盘上当任何一方的棋子。这个想法本身没错,对一个中等强国来说,保持独立性是生存之道。
但这种策略的B面,就是它的“代价”。当你谁都想拉拢,谁都不想得罪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你跟谁的关系都“差点意思”,达不到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程度。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是中东地区的稳定。因为我们超过一半的进口石油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那里一旦打起来,油路一断,对我们经济的冲击是致命的。所以中国在中东当“和事佬”,撮合沙特和伊朗和解,就是为了这盘大棋。
可伊朗呢?它有自己的地区议程,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跟以色列和沙特这些美国盟友斗得不亦乐乎。这种做法经常让地区局势火星四溅,跟中国追求的“稳定”背道而驰。
所以你看,当伊朗被轰炸时,中国的选择必然是劝和促谈,而不是下场拉偏架。因为帮伊朗打架,不符合我们维护地区稳定、保障能源通道的根本利益。
回过头来看这次轰炸事件,其实结果很清晰。
空袭发生后,没有外部军事力量直接介入。俄罗斯的外交谴责,更像是对其能源市场竞争的一种“礼貌性”回应。中国的斡旋,是出于自身对地区稳定的战略需求。至于伊朗在中东扶持的那些“小弟”,比如真主党、胡塞武装,在以色列的轮番敲打下,这次也基本保持了沉默,自顾不暇。
那几十天的炮火轰鸣,最终变成了一场残酷的现场教学,告诉所有人一个朴素的道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