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来西亚的槟城,很多人都知道那里华人占比一直挺高,超过50%,甚至在州一级行政区里是唯一华人主导的地方。可为什么它没像新加坡那样,从马来西亚独立出去呢?
这事儿得从历史背景说起,其实新加坡的独立也不是它自己想分家的,而是被马来西亚踢出去的。槟城的情况不一样,虽然也闹过分离,但各种因素卡着,没成事儿。
槟城的历史跟新加坡有不少重叠点,都是英国殖民时代从沿海岛屿起步的贸易港。1786年,英国人弗朗西斯·莱特占了槟岛,宣布成自由港,吸引了大批华人移民来开发橡胶、锡矿啥的。到19世纪中叶,槟城华人已经占人口多数,最高峰时64%。
1819年新加坡被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占了,也成自由港,华人占比更高,达77%。两者后来都并入海峡殖民地,首府先在槟城,后移到新加坡。
华人移民是关键力量,推动了经济,但也埋下了族群矛盾的种子。战后,去殖民化浪潮来了,英国调整策略,扶持马来人,避免华人主导东南亚。
1946年,海峡殖民地拆分,新加坡单独直辖,槟城和马六甲并入马来亚联合邦。这时候,槟城华人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新加坡能特殊,槟城就得跟马来人绑一起?
其实,槟城的分离运动在1947年就冒头了。华人精英组成宪法咨询委员会,向英国请愿,说合并没征得居民同意,违反联合国宣言。
支持者包括华人商会、印度商会啥的,甚至英国商人也赞同。1947年底,临时分离委员会成立,推宪法手段争取脱离。华人工会主席林学翼公开表态,槟城欧亚混血人协会也加入。
但马来人反击,成立统一机构,说槟城马来人不同意,就不可能分。分离派求见英国官员,如亨利·葛尼和麦克唐纳,都被拒。1951年,英国殖民地大臣吉姆·格里菲斯明确说槟城命运跟马来亚绑一起,运动就凉了。
为什么失败?英国不想槟城独立引发连锁,马来亚整体稳定更重要。槟城不像新加坡有李光耀那样强悍的政党领导,1954年人民行动党就成立了,槟城华人靠社团松散推动,执行力差。
种族平衡与政治博弈的深层纠葛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时,华人占比75%,马来西亚怕华人总数超马来人,1963年成立联邦时,还拉沙巴和砂拉越进来平衡。
可李光耀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反对马来人特权,1964年种族骚乱爆发,巫统指责他煽动。1965年,马来西亚议会全票把新加坡踢出,华人占比从44%降到36%。槟城华人占比55%,但马来人35%,远高于新加坡的20%。
马来人声音大,不能忽视,他们不想独立,怕丢特权。槟城华人内部也分歧,有些人觉得跟马来人切割太冒险。英国扶持马来精英,槟城没新加坡那样的威胁性,没被踢,也没动力强行分。
政治上,马来西亚建国后,坚持“马来人至上”,公民权、商业政策限制华人。槟城华人从分离转向自治,1957年后,首席部长一直华人担任,如林苍佑啥的。
联盟党里,巫统主导,马华公会分享权力。槟城没成立强力政党挑战体系,李光耀在新加坡靠人民行动党凝聚华人,槟城华人社团早被英国管制,1867年社团冲突后,立法限制结社。
结果,分离提案在议会15:10票失败,上诉伦敦也没戏。相比新加坡被迫独立,槟城留下来,成了马来西亚第二大都市圈,人均GDP高,但华人占比降到41%,马来人升到45.1%。
经济依赖与地理瓶颈的现实制约
经济和地理是槟城没法独立的硬伤。槟城岛面积295平方公里,加上威省,总1030平方公里,但跟马来半岛陆地接壤,边界跟吉打、霹雳州连着。独立就得划陆地边界,容易起纠纷,吉打激进分子当年就说槟城本是他们的,得并回去。
新加坡岛跟马来西亚隔海峡,没陆地边界,踢出去简单。槟城经济靠半岛原料,锡矿、橡胶啥的从内陆来,港口吞吐量虽大,但水深12米,不如新加坡16米。独立等于断供应链,运转不了。
1969年,槟城自由港地位取消,经济重创,林苍佑推“东方硅谷”计划,设峇六拜自由贸易区,吸引英特尔、戴尔,外资占86%,转型电子业。马来西亚借此成集成电路出口国,槟城GDP居州首位,1.6万美元。但这也靠联邦支持,没独立闹腾的空间。
新加坡独立后,初期惨,淡水、生活用品靠进口,本土制造业弱。李光耀搞工业化,转口贸易发达,人均GDP是槟城的5.6倍,吸引槟城华人移民。槟城生育率低,马来人高,加上马来人移入,华人占比降。
槟城城镇还是华人多,控制经济政治,但整体融入马来西亚。分离运动无果,因为经济地理不许,独立后小州难存。槟城比新加坡开埠早,保留更多南洋华人文化,如华校、社团啥的,在马来西亚框架下发展。
当代槟城的定位与未来隐忧
如今,槟城是马来西亚唯一华人主导州,2008年行动党胜选,华人自主权大,注重华文教育、基建,如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吸引外资,经济活力强,但华人外流新加坡,马来人至上政策打压下,生育率低,占比降。
马来西亚整体,马来人控军警、教育,华人经济强但政治弱。槟城没独立,好处是稳定发展,坏处是族群权益受限。相比新加坡主权国,槟城是州,命运跟联邦绑。
历史看,分离失败源于英国战略、马来人阻力、经济地理。未来,槟城华人得在框架内争权益,别指望分家。总的说,这事儿提醒,族群占比高不等于能独立,政治经济现实更关键。
槟城跟新加坡的对比,挺有意思。新加坡被踢后逆袭,槟城留守转型,各有得失。华人社群在东南亚,总得平衡本土势力。槟城如今是马来西亚经济引擎,华人继续主导州务,但人口变化是隐忧。马来人移入多,华人移民出,占比逆转,自开埠来首次。
行动党执政后,拨款华校、招商,乔治市成全国第二大城,55万人口,城市化高。马来西亚13州,槟城面积小,但活力顶尖。
分离旧事儿,现在没人提,焦点在自治和发展。英国殖民遗产,海峡殖民地拆分时,就注定槟城路径不同。新加坡直辖,槟城并入,历史拐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