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终究血浓于水,新加坡两个岛屿被划归澳大利亚,错失海洋大国机会

迟归风 · 昨天 12:20
新加坡是不是本地人都能环岛跑一圈?
1.jpeg

马六甲海峡真就像条纽带。它两头连着两个大洋,船只整天穿梭。
一百多年前,这地方被英国人列入海峡殖民地,新加坡卷进来了。槟城、马六甲,还有远在天边的圣诞岛和科科斯群岛,也被带了一块。
英国人划地儿像随手涂分钱。殖民地建立后,管理简单,全归新加坡那儿管。资源、贸易,流转快,多了不少名堂。
2.jpeg

到了二战,日本来了,新加坡和周边岛全被占。日本走后,英国再回来,但这殖民体系撑不住,开始散架。
新加坡那年头领土宽了一圈。直辖殖民地时期,还掌着两个海外岛屿,海域一下被拉得老远。
圣诞岛,岛上下面是火山,地上矿藏多,磷酸盐值钱。新加坡隔着大海管得远,早先英国没太关注。后来澳大利亚公司来挖矿,利益变多了。
科科斯群岛更小,珊瑚碎岛一堆,离苏门答腊很近。种椰子、晒椰仁,早年就是搞出口。
3.jpeg

一战时,有德国军舰跑到那儿,被澳大利亚击沉,从此澳大利亚就盯上了。机场建起来以后,航线直接通向非洲和澳洲,地理位置逐渐重要。
圣诞岛和科科斯群岛的居民,大多数来自马来和华人。岛上生活平静。倒是新加坡,隔海相望,难得沾手。
1950年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盘算。新加坡忙着争自治。英国人清楚,澳大利亚和他们更亲。政治气氛变热,土地怎么划分,都变得敏感。
4.jpeg

科科斯群岛先开了头。新加坡政府同意移交,随后主权就给了澳大利亚。英国在戏台上边说了算,新加坡只能点头,毕竟强出头不如保平稳。
后面的圣诞岛,英国磨了几年才松手。澳大利亚付了钱,买下磷酸盐矿的利益。这些岛都归在澳大利亚旗下,管理变得清楚。
5.jpeg

新加坡的地图,一下小了一圈。海域没了扩展空间,原本可以朝印度洋伸出去,现在就只能在马六甲海峡一带打拼。
如果没有丢这两个岛,会不会新加坡有另一种命运?
有一点,澳大利亚拿到两块岛后,资源、战略利益全进了腰包。圣诞岛的矿一直没停下,移民中心也建起来了。科科斯群岛搞旅游,海边和机场全都活跃起来。
6.jpeg

岛屿居民随着时间,有了新生活。圣诞岛上的华人过着和澳大利亚本土一样的生活。科科斯群岛马来文化还在,但依赖旅游和航线。
新加坡转过头来,只能瞄准本地发展。填海成了国策,国土面积跟着涨了点。从一座渔村变成国际港口,路上挺不容易。
7.jpeg

本土资源少,填海要进沙子,成本高,还不如天然领地。新加坡偏偏失去了天然扩展的机会。
对新加坡来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也有好处。建军备,搞外交,选择不站队,跟各大国家都设合作。新加坡只能靠脑子,不靠土地。
8.jpeg

马六甲海峡依然是新加坡的命根。全球原油进出都要经过,谁掌着这里,谁就能影响海运和经济。
英国退场的时候,两个岛成了转手的筹码。新加坡没法叫板,只能专注本土。现如今,新加坡成了亚洲经济强者,再小也有大影响。
9.jpeg

澳大利亚多了块地,也多了责任。岛上建设施,旅游业一项项展开。两岛居民和澳大利亚本土融合,各自的城市特点和生活方式慢慢适应。
领土的变化,好像一部电影。每个角色都只演自己的片段,谁也改不了剧本。
10.jpeg

不是每件事都有赢家。新加坡失去了岛屿,海洋大国的梦想说不出来算不算遗憾。现实摆在面前,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