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90后中国姑娘嫁到一夫多妻的伊朗,没要钱,只要求一夫一妻

孔甲丙 · 昨天 12:39
说起跨国婚姻,总有人觉得那是浪漫的事儿,可现实里头,远嫁到伊朗这样的地方,尤其还是个一夫多妻制的国家,得有多少勇气和考量啊。主角是个叫小关的姑娘,青岛莱西人,出生在1996年,那时候她家在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母都是农民,靠地里刨食,姐姐比她大十岁,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这家境让小关从小就明白,读书是唯一出路,她上学那会儿,每天走山路去学校,风里来雨里去,从没耽误过功课。
1.jpeg

初中时候成绩就拔尖,2010年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那三年她特别喜欢英语,课余时间都泡在单词书里头。2013年高考,她顺利进了青岛一所大学,学国际贸易,正好跟英语搭上边。在学校,她不光学习,还兼职教小孩英语,挣点生活费,从没觉得自己出身农村就低人一等,反而把那些苦日子当成动力,想着以后得去外头闯荡见见世面。
大学毕业后,小关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忙得脚不沾地,常跟美国客户倒时差聊天。一次业务出错,她把轮毂贸易和轮胎贸易搞混了,联系上伊朗客户Salah。本以为会挨批,谁知Salah没生气,还加了好友,两人偶尔聊聊行业事儿。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知识还不够用,看到同学出国深造,她也动心了。
2.jpeg

2018年,她看到伊朗一所大学的招生信息,条件挺匹配,就投了简历,没想到真录取了。那年她22岁,收拾行李飞到德黑兰,开始留学生活。刚落地,文化冲击就来了,伊朗人英语用得少,饮食也跟中国大不一样,她得适应那些黏糊的食物,偶尔找点烤串解馋。学校有中国同学,大家互相抱团,她就这样慢慢站稳脚跟。
在伊朗期间,小关想起通讯录里的Salah,发消息说自己在当地求学,顺便问问风俗。他回复得很热情,还让姐姐帮忙照应。那姐姐懂英语,两人很快就熟了。Salah因生意常来德黑兰,两人见面聊贸易,话题越来越多。渐渐地,感情生了根,Salah表白,她同意交往。可伊朗规矩严,婚前男女不能单独见面,总得有第三人在场。这让她有点不适应,但也尊重当地习俗。
3.jpeg

交往没多久,Salah就提结婚,她纠结了,出国留学已经是大胆一步,结婚更得慎重。父母听说后强烈反对,觉得太远太冒险。她先以朋友身份去见Salah家人,观察他们为人。Salah家境富裕,父母经商见识广,家庭氛围融洽,虽然母亲说库尔德语,她得现学几句问好。公婆同意婚事,还夸她懂事,这让她安心不少。
4.jpeg

2019年,两人回中国见小关父母,Salah靠真诚打动他们。男方全家来迎亲,双方老人相处顺利。那年小关23岁,两人办了婚礼。她没要金币彩礼,只在婚约里写明一夫一妻,Salah答应了,并郑重签字。伊朗法律允许男人娶四个老婆,但她坚持这点,觉得这是对感情的底线保障。婚后,他们住在克尔曼沙赫市,小关继续工作,在公公公司处理贸易订单。伊朗女性多在家相夫教子,她却保持独立,公婆欣赏这点,没干涉她。Salah也支持,两人一起打拼生意。2020年疫情来袭,她父母去伊朗探亲,滞留到2021年6月才回国。那段时间,她学着做本地菜,融入家庭。
小关的故事传开后,网上议论不少,有人赞她勇敢,有人质疑她崇洋。2021年,她在百家号分享生活片段,展示中伊文化差异。伊朗社会传统,女性出门裹头巾,她适应了,但也保持中国习惯。公婆送她半斤黄金首饰,她收下,但没当成重点。婚后几年,她偶尔回国,2024年春节,Salah陪她回山东,帮着干农活。两人计划要孩子,想让孩子有中国籍。她通过短视频平台发日常,缓解思乡情,也和网友互动。伊朗女性就业少,她却坚持上班,证明独立不是空谈。
5.jpeg

这个婚姻不是一时冲动,小关从山区走出来,一步步靠自己努力。跨国结合总有挑战,语言、文化、习俗都得磨合。伊朗一夫多妻制是法律,但很多人实际上一夫一妻,她的要求就是现实选择。Salah家族企业给她职位,她每月拿薪水,生活平稳。网友评论里,有人说她运气好,嫁入富裕家,但忽略了她工作积累和留学经历。远嫁不是逃避,而是追求更好生活,她没靠彩礼致富,只求互敬互爱。这点接地气,婚姻本该这样,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