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媒发声,指出伊朗放弃中国歼10C而选择俄罗斯苏35是上了大当,认为买苏35远不如买中国战机。这一观点的背后,是伊朗空军在以伊冲突中暴露出装备短板后,引发的关于其战机选择是否明智的讨论。
冲突爆发前,也就是今年1月,伊朗官方高调宣布与俄罗斯达成苏 - 35采购协议,这意味着放弃了此前谈判多时的中国歼10C战机。伊朗做出这一选择,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从单机性能参数看,苏 - 35作为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大的载弹量,不仅能搭载空空导弹执行制空任务,还能携带反舰导弹进行海上攻击,这种“一机多用”特性对预算有限的伊朗颇具吸引力。
而且,伊朗长期对中国武器心存疑虑,始终未能像巴基斯坦那样与中国建立起互信合作关系,在技术评价上,伊朗认为歼10C既无法与法国“阵风”比肩,也不如俄式苏 - 35。此外,财政因素同样关键,伊朗年度军费仅约80亿美元,远低于邻国巴基斯坦的100亿美元。通过向俄罗斯提供“沙希德 - 136”无人机的交换方式,伊朗获得了24架苏 - 35,自认“捡到大便宜”。
然而,美媒认为伊朗此次选择并不明智。与苏35S的表现相比,中国的歼10C展现出诸多优势。在多维度上,歼10C对苏35S有着显著优势。在中国空军内部对抗演练中,歼10C凭借强大的事态感知能力、更精准的超远程打击能力(PL - 15导弹),多次战胜苏35S,检验了其强大空战能力。5.7空战中歼10C击落3架阵风的傲人战绩,更是让伊朗方面对其刮目相看。目前,伊朗空军首要注重的就是战机的空战能力,在这一点上,歼10C遥遥领先苏35S。
美专家表示,以伊朗空军目前的现状,购买苏35远不如购买歼10C对其部队战力提升大。中国航空工业产能充沛,歼10C专注外销,只要有订单年产量稳定在数十架规模轻轻松松。若伊朗当初选择歼10C,完全有可能在数年内获得4 - 5个中队的全新战力,迅速填补防空漏洞,不至于在与以色列空军的对抗中如此被动。而且,作为单发中型战机,歼10C的采购单价、日常维护成本和全寿命周期费用远低于双发重型的苏35S。同等预算下,伊朗可采购和维持更多数量的歼10C。
不过,现在伊朗想要采购歼10C也不现实。一方面,伊朗已经下单采购苏35,自然没钱采购歼10C,也不敢冒着得罪俄罗斯的风险退货。二来,伊朗方面从未像巴基斯坦一样信赖中国武器,尤其是以伊冲突后,伊朗方面对美以态度举棋不定、左右摇摆,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也不可能会全面推进对伊朗的歼10C出口。
无论如何,战机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性能、预算、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伊朗此次的选择已经尘埃落定,其空军未来的发展走向,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