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终于拉下脸面,交给中国人来修,才是俄航母的唯一出路?
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曾经是苏联“红色海军”的骄傲,如今却成了俄罗斯军迷心中的一块疮疤。近日,一家俄罗斯知名军事网站(topwar.ru)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需要一艘新旗舰》的文章,重点讨论了“库兹涅佐夫”号的去留问题。
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库兹涅佐夫”号这艘将近40年的航母早已不堪重负,即便砸下巨资维修,也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更何况,俄罗斯现在既没钱也没技术,8年修不好一艘航母的尴尬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文章建议,与其死磕这堆“生锈的铁”,不如把钱拿去打造一支新舰队,潜艇、护卫舰、巡洋舰一应俱全,起码能让俄罗斯海军重振雄风。
在该军事网站的评论区底下,有不少俄罗斯军迷倒是十分感慨,字里行间都怪俄罗斯现在没落了,连一艘航母,甚至维修能力都跟不上。而有一些俄罗斯网民,倒是打起了求助中国的主意。
其中,有一名俄罗斯网民的留言是这样的:“我之前已经写过了,把库兹涅佐夫号交给中国人,按照山东舰的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造。让他们完全更换航母发电机,重新铺设所有通信线路,并翻新动力系统”。
按照这名俄罗斯网民的设想,他甚至规划了一支以“库兹涅佐夫”号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搭配正在维修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沙波什尼科夫”号反潜舰,以及7-8艘22350M和20380型导弹驱逐舰。
说实话,俄罗斯人有如今这样的态度,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背后折射出了俄罗斯人对自家军工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无奈。
想当年,俄罗斯看中国装备时,总是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武器,从苏-27战斗机到“现代”级驱逐舰,俄罗斯人总觉得自家装备高人一等,中国的军工不过是“山寨版”,性能上差了一大截。
那时候的俄罗斯军迷论坛里,提到中国装备往往是嗤之以鼻,觉得不过是“抄袭+低配”。但这十几年,中国军工的崛起完全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从歼-20到055型驱逐舰,再到山东舰、福建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步伐让俄罗斯望尘莫及。
尤其是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航母,不仅成功服役,还形成了完整的战斗力。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却只能在船坞里“养老”,维修进度一拖再拖,甚至一度传出了即将退役拆解的消息。
既然俄罗斯网民能拉得下脸面,呼吁俄罗斯当局将航母开到中国维修,那么从理论上讲,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修好“库兹涅佐夫”号?答案是肯定的。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完全具备维修这艘航母的能力。“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时代建造的11435型航母,排水量约6万吨,采用滑跃起飞设计,动力系统为8台锅炉加4台蒸汽轮机,理论上能搭载40余架舰载机。它的核心问题在于动力系统老化、管线老旧以及电子设备落后,尤其是锅炉系统故障频发,维修难度极大。
相比之下,中国的山东舰虽然也采用滑跃起飞,但动力系统、电子设备和舰载机配置都更加现代化。山东舰的建造和维护经验,让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航母设计与维修技术,包括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优化、管线布局更新以及电子战系统的整合。
此外,中国在建造003型福建舰时,攻克了电磁弹射等尖端技术,这表明中国在舰艇制造和复杂系统整合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到维修“库兹涅佐夫”号,中国有几大优势。
首先,中国的造船工业规模全球第一,拥有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等先进船坞,具备维修大型舰艇的硬件条件。
其次,中国在舰艇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升级方面有成熟经验。山东舰的动力系统虽然也是常规动力,但其锅炉和涡轮机的稳定性远超“库兹涅佐夫”号的老旧设计。中国完全可以为“库兹涅佐夫”号更换更高效的发电机和动力系统,甚至升级其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使之接近现代航母的标准。
最后,中国的供应链和工业效率也是一大优势。俄罗斯维修“库兹涅佐夫”号的成本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应链断裂和船厂效率低下,而中国拥有完整的军工产业链,能大幅降低维修成本。
然而,即便中国有能力维修,俄罗斯当局是否能放下身段求助中国,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从苏-27、苏-30到S-400防空导弹,中国一度是俄罗斯军工的重要客户。现在要反过来求中国帮忙修航母,这对民族自尊心极强的俄罗斯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挑战。
更何况,“库兹涅佐夫”号不仅是艘军舰,更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象征。把它交给中国维修,等于承认自己在核心军事技术上的无能,这种“打脸”操作对俄罗斯当局来说,政治上太敏感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