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 发表于 前天 19:48

赖清德要把台湾带向何方?

台湾花莲县富里乡学田村村长邓万华或许没有想到,她嫁到台湾近30年,为回馈社会于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当选村长,却在2025年因“陆配”身份被台当局一纸语焉模糊的文书撤掉民选村长之职。和她一样有“陆配”身份的村里长还有4人,他们都是台当局“内政部”在一月查核全台议员与村里长等民代时被“锁定”的。
这5位基层公职人员的遭遇不是偶然。他们是赖清德当局“谋独”的牺牲品,以“陆配”为由搅起“身份认定”旋涡,本质上是推动“新两国论”的具体操弄。
当然,对赖当局来说,清查、非难公职人员远远不够。7月26日,台湾地区举行首轮“大罢免”投票,民进党当着全台民众的面被“剃光头”。
这样的结果不难看出,岛内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呼声也是清晰的:他们并不认同罢免制度沦为绿营翻转“立法院”席次的政治工具,也反对把所有蓝营立委无差别贴上“亲共”标签。岛内舆论对“大罢免”亦有清醒判断:这场政治闹剧表面上是由“民间团体”发起,民进党从自诩“罢免”团体“侧翼”到全党ALL-IN推动的转变可见,谁才是真正的策动者,而其真实意图是扭转在“立法院”的席位劣势,摆脱跛脚施政困境,获得更大“谋独”权限和空间。
民进党这种决心有多强烈?“大罢免”期间,嘉南地区还在台风灾害复建中,当局不赶紧救灾却还一心推动“罢免”;面对首轮投票结果,当局依然对“0”票所代表的意义视而不见,还要油门踩到底地冲8月23日的第二轮罢免案。
由此可见,今天,民进党当局可以透过“身份认定”发起对5位基层公职人员的针对行动,明天,又不知以什么荒诞借口对更多人“开刀”,但可以确定的是,但凡沾染上与“去中国化”“抗中”有关的议题,就没有谁可以保证不被台当局“盯上”,未来注定还会有更多“邓万华”。
相较于基层民众和公职人员的日子难过,撑起台湾经济的高精尖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则面临着“外压临门,内鬼偷家”的剧本。更值得警惕的是,“难上加难”的境遇不是偶然,他们被赖当局当作了“倚美谋独”的祭品。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5日接受美媒专访时“点名”台积电,称该公司将投资30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世界最大晶圆厂。然而,台积电方面对此却没敢“接话”。尽管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台积电已经官宣在现有对美国的650亿美元投资之外,再加码投至少1000亿美元,但这个数字仍与特朗普透露的3000亿美元相差不少。
与特朗普宣布“既要钱又要技术”的同一天,台积电被曝光3名工程师非法窃取2纳米制程关键技术机密,疑似泄露给日本芯片大厂。2纳米制程是台积电维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的“命门”,若落入他手,全球芯片制程竞争格局甚至将重塑。“内忧外患”之下,留给台积电未来的主导与自主空间已经不多。
特朗普近日已经签署行政令,对台湾地区课税20%,比台湾传统制造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高出5%。尽管赖清德试图以“暂时性税率”的说辞灭火,后续还可再谈再调,但业界心知肚明的是现实是:传统制造业正在失去成本优势。
就连早前被美方纳入暂时性“豁免名单”的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关税也不意味着安全,特朗普已经表示,预计在未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宣布半导体关税。
业界普遍认为前景不容乐观,毕竟,众多岛内半导体企业已陆续宣布在美投资,美国依旧没有松口,甚至有观点认为,20%的课税只是“前菜”,美方的醉翁之意其实是“技术转移”。
“暂时性税率”也好,“豁免名单”也罢,无论是作为台湾经济指标性产业的半导体业,还是传统制造业,此番“关税”博弈必然撼动台湾未来生存和发展根基。
美国最近释出的对台不利讯息还不止于此。第一任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国务院高级顾问惠顿近日发文大爆料,因特朗普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赖才临时取消窜访中南美洲计划。赖清德被特朗普拒之门外不是偶然,“对外输诚”换来“渐行渐远”不过是“棋子”到“弃子”的必经之路,台湾在美国眼中的“人设”岌岌可危。
台湾在美国眼中还是“抗中”资产吗?是美国在可能的极端对抗中必须要“保卫”的“自己人”吗?惠顿的直言不讳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特朗普官员看到的是一个受制于左翼文化议题,对美国商业漠不关心、对防务不认真、同时又不愿解决贸易逆差的民进党带领的台当局。由此,特朗普拒绝上门求见的赖清德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一个又一个“非偶然”交汇在一起,筑造的是一个基层公职者无法安心工作、中坚支柱产业根基被掏空、执政当局不务正业倒行逆施的台湾,而这样的台湾未来堪忧。
(编辑:李璟桐)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赖清德要把台湾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