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坏民众,逼走外企:被西方吹上天的越南有多缺电?
被吹上天的越南有多缺电?一边高喊着“要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一边却动不动就拉闸限电,前两年爆发的严重“电荒”,更是直接让上万工厂被迫停工,就连三星、富士康等国际大厂也逃不过。
那手头有紧急订单怎么办?
不好意思委屈一下,向有关部门打个申请,然后趁着凌晨“偷摸赶工”吧。
气的当地外资们直接通过欧洲商会,对越南政府施压:这事再摆不平,爷就拍屁股走人了!
拉闸限电面前“人人平等”,越南普通民众的日子更不好过,在极端高温干旱的天气下,河内和胡志明市的一些市民不得不到山洞里避暑,这真真成“山顶洞人”了。
这波影响甚广的“停电浪潮”,不仅让无数越南人实打实地体验了一波“蛮荒”与“现代”并行的生活,也让大量外资企业赔的“人麻了”,越南巨大的供电缺口被彻底暴露出来。
据估计,此次电力短缺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亿美元。
这也直接把越南给干出阴影来了,此后两年气温一高,越南上至总理、各部委,下至地方和各企业就开始如临大敌。不管怎么整,都不能再重现两年前的“停电潮”。
那问题来了——越南到底有多缺电?
又为何迟迟解决不了电力供应问题?
“用电难”的越南
事实上,早在2010年,越南的电力系统就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但那时候电力短缺的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当时越南民众的用电量并不算高,工业用电规模没现在这么大。
直到最近十年,伴随着外资工厂大量涌入、以及城市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家用电器大规模普及,越南的用电需求开始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于是问题就来了——自家的电网建设没跟上趟怎么办?
如果说在用电规模较小的季节,尚且还能勉勉强强地维持正常电力供应,那么一进仲夏三伏天,随着用电量的陡然上升,越南电力供应的缺口将会被无限放大。
比如在2023年6月初,越南中北部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午间气温一度飙升至43℃。
炎热的天气很快造成巨大的用电缺口,为缓解用电紧张,河内市只能拉闸限电、关闭部分夜间公共照明设施。于是,大量河内市的居民只能进商场里面蹭空调,或者摸黑来到室外乘凉。
某位河内市餐厅经理直言:“我的餐厅经常停电,有时一天停两三次,有时是早晚各两次,停电让我们无法正常经营,也导致我们在顾客那里失去信誉、失去收入。”
没有了电,人热的够呛,鸡更是被活活热死。
越南中部义安省的一家养鸡场就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
由于突然停电,鸡舍内的发电机未能及时启动为换气扇供电,加之养殖密度较高,鸡舍内气温迅速上升,1000多只即将出栏的肉鸡因高温休克而死亡。
经济损失直接达到了1亿越南盾(约3万元)。
养鸡场老板看完估计要气晕了。
为了应对突发停电带来的种种不便,越南民众纷纷租赁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一位河内市的发电机租赁店老板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激增了七成。
但发电机的成本可不是开玩笑的,独立发电机运作一天的成本大概在50美元左右,这对于大多数越南家庭而言是绝对承担不起的。换做平时,50美元都够他们一家一个月的电费了。
遭殃的外资企业
这波夏季限电的远不止越南民众,越南北部的工业园区心里也是一个苦。
2023年的夏季才刚开始,富士康、立讯精密、三星电子等位于越南北部的基地,就收到了当地电力公司的通知,要求轮番停电,或者适当缩小生产规模,以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量。
还说这轮电力短缺预计至少持续到6月下旬,大厂们要为此做好准备。
翻译一下,就是大家都配合点。
很快,在轮番停电的攻势下,三星电子的流水线转不动了,富士康的车间也冷清了下来,1.1万家企业被迫停工,原本转的飞快的“世界工厂”就这么水灵灵的陷入了半停摆状态。
这直接给大厂们整不会了。
毕竟对于制造业而言,停电就意味着停产,一毛利润没有不说,每分钟还得往里面赔钱。
无奈之下,不少外资企业只得花大价钱采购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设备,使得日均的油耗成本增加了30%,可即便如此,燃料供应的不稳定仍导致部分设备运作不了。
据统计,三星、富士康等跨国企业,因电力中断损失10%-20%的订单;苹果更是急的一个头两个大,由于供应链企业因电力不稳导致交货延迟,导致直接面临高额违约金。
关于这一轮电力危机,某越南知情人士表示:
“过去一年,太多电子厂扩大了该地区的生产规模,致使电力消耗直线飙升。”
翻译一下就是——断电这事你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谁也别怪谁。
电子产业集体遭殃的同时,服装产业也没能幸免。
越南的优衣库代工厂因突发停电,而导致面料批量报废,损失难以估量;阿迪、耐克等业界大佬更是损失惨重,2024年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利润缩水82%,耐克市值蒸发1183亿美元,库存积压近百亿美元,昔日热闹非凡的岘港码头堆满了闲置的集装箱。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感慨——回旋镖还是来的太快了。
要知道当年西方媒体可是一路高呼“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阿迪、耐克等知名厂商纷纷在越南投资设厂,将越南北部工业区捧到了它本不该有的高度。
如今潮水散去,当越南的低人力成本优势,在状况堪忧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前碎成一地泡沫的时候,不知道那些半场开香槟的西方媒体,还能不能找到自己被潮水冲跑的裤子。
几番折腾下来,越南的“世界工厂”定位自然遭到了多方质疑。
毕竟谁家工厂隔三差五连电都供不上呢?
越南频繁且毫无征兆地限电、停电,也成功引起了许多外企工厂的不满。
人家世界级企业为什么在你越南建厂,那不就是图你这儿人力资源便宜,电费也不高嘛,结果呢,动不动就要停电,一停电就要亏钱,那我还不如去泰国或者马来西亚。
口碑的下滑,直接降低了外资投资越南的信心。据称,英特尔、LG等企业已放弃了在越南的扩建计划,奥地利知名半导体企业奥特斯也已经将生产线转移至马来西亚。
供不上的是电,丢的可是大把大把的钱,这下可轮到越南政府心疼了。
积弊甚多的供电体系
越南的电力危机的根源,不是简单的“发电厂不够多”,而是整个能源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所导致的。在目前越南的供电体系中,大约40%靠火电,30%靠水电,剩下的基本靠东拼西凑。
那越南为啥不大规模发展火电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一大痛处了:地势太低。
越南海岸线总长3260公里,从北海湾一支蔓延至南海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低海拔城市,这使得越南成为全球变暖最大的潜在受害者之一。如果大规模发展火电,加速海平面上升,恐怕这些低海拔城市不久之后都得直接上演《2012》中的场景。
更何况,国际环保组织相当反感火电这种污染较大的发电方式,不仅让火电技术先进的国家签订了“不扩散火电技术”的协议,还要求发展中国家明确减排目标。
这就让越南发展火电的道路更加艰难。
但面对北方工业区的巨大压力,越南短期之内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于是只能顶着压力重启了煤炭发电,并逐渐从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
光是2023年5月,越南就进口煤炭505.8万吨,同比增长76.3%。
燃眉之急是解决了,可以后呢?
越南本身煤矿资源并不丰富,发电所需的煤炭大多都得从国外进口,要是运气不好碰上涨价,发电成本就嗖嗖地往上涨,长期来看相当不划算。
既然火电不好搞,那身处热带的越南为啥不发展太阳能跟风电呢?
越南政府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也曾大规模地发展过风电与光伏发电。2017年,越南以0.0935美元/千瓦时的高额补贴吸引外资,推动光伏装机量从2014年的5兆瓦飙升至2023年的17吉瓦。
但问题是,光伏发电量是搞上去了,电网又经不起折腾了。越南的电网技术较为落后,现有电网大多设计基于传统煤电,以稳定输出为主,难以适应波动性较强的光伏发电。
数据显示,由于沿用法国殖民时期的66千伏老旧线路,2024年越南南部弃光率达30%。
近三分之一的太阳能被白白浪费。
即便是采用220千伏互联标准的越南北部,也曾因电压波动,而触发过6万台空调集体跳闸的事件。风电也遭遇了和光伏发电类似的窘境,都是受制于电网落后而迟迟发展不起来。
而且越南的风电还受到了南北供电线路的影响,目前仅有3条500千伏主干线连接南北,输电容量不足需求60%,致使南部风电富集区电力难以北送。
中国企业虽向其提供了海上风电技术(如明阳智能400兆瓦项目),但越南本土产业链过于薄弱,关键设备仍需进口。至于核电,越南政府更是反复横跳,搞也不是,不搞也不是。
本来越南政府是有建设核电厂的打算的,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全球反核情绪高涨,越南国内超半成民众都反对核电建设;再加上核电成本增加,以及越南政府财政紧张的缘故。
直接导致2016年,越南国会给否决了宁顺核电项目。
直到近年,越南才又计划重启核电站建设计划。
结果又在选址上犯了难。
能在工厂密集、线路完善的北部工业区建设固然是最好的,但这里位置特殊,还临近北部湾,一旦出现事故,后果必然不堪设想;而如果在南部建设,又要面临那个老问题:线路不行。
更何况越南南部人口相对密集,即便越南愿意花大价钱大规模铺设高压线路,恐怕也要遭到巨大的民间阻力。于是一来二去,南北两方在这个问题上迟迟达不成统一的意见。
核电站建设计划也因此长期难有进展。
小结
尽快解决用电问题,已经成为了越南政府当下的燃眉之急。
不难推断,如果未来几年不能彻底解决供电问题,外资的耐心迟早要被耗尽。如果真等到那一天,所谓的“世界工厂”,恐怕只会余下一堆虚假狂欢后的生锈厂房。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