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新闻里出现了释永信的名字。有人在手机上看到,有人是在电视上听到。那几个字,和少林寺放在一起,总是很显眼。中国佛教协会发了声明,说释永信的戒牒被注销了。大家都明白,这个和尚不再是和尚了。消息一出来,有人说终于有个结果了。有人觉得心里轻松了。
有的人还在问,怎么会突然这样?其实外面早就有风声。财经新闻、社交网络,甚至菜市场都有人在议论。释永信的家事、财路,大家都听过。以前只是传闻,这次却是正式的文件。佛教协会把话说得很明白,没有留什么余地。大家都能看到,这不是随便说说。
“和尚不再是和尚”——这句话让人有点难接受。释永信以前是方丈,风光过。现在身份都没了。声明里一句话都没给他留。有人记得他带着少林寺做了很多事,可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有信徒低声问:“怎么会这样?”外面说释永信动了财路,也有人说他生活不检点。还有人说他有私生子。各种传闻都被拿出来了。会议纪要上写得清清楚楚。大家都想知道,哪一个是真的?其实文件也说不明白。什么都有可能,什么也可能没有。
释永信的事还没过去,大家又看向了释印乐。新住持从白马寺过来,很多人没听说过他。现在他成了少林寺的新方丈。释印乐没做什么大动作,第一件事就是把少林寺的商业招牌撤了。高价香火停了,商业合作也砍了。寺里的田地又让人去种了。有人说,这才像个和尚。
有网友不舍释永信。留言说:“没有他,哪有今天的少林寺。”还有人说他能干,18家公司,十亿年收入。只要查账,大家都能看到:门票很贵,开光串珠也贵,武术表演票价高。寺里的钟声,不知道是为谁敲的。现在热闹没了,少林寺安静了。人少了,账面数字也少了。可是,寺里多了点清静。
以前少林寺的商标到处都是。衣服、饮料、灯泡,什么都有。新方丈说:“牌子该还的就还。”商家连夜换包装。有人开玩笑说:“一夜之间,少林寺变回庙了。”商业帝国一下子没了声音。大家都不敢再蹭名气。
有些人觉得和尚卖点年货没什么。可看到方丈开豪车、住大别墅,心里总觉得别扭。信佛的人捐香火钱,看到这些难免寒心。信任慢慢没了。新住持想让寺里人像和尚,不像商人。大家都希望能安生过日子。
有人说,这一切是不是因为一个人?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人觉得庙太热闹了。老和尚说庙应该安静。现在变成了市场,很多老人接受不了。有游客觉得没了商业,少林寺怎么养活自己?嘴上说清净,真没钱了怎么办?没人能说清楚。
一切都变了。商标退了,钟声轻了。少林寺像几十年前一样,只有几个僧人在晨雾里挑水、种地。武功表演、旅游团、特产商铺可能还在,但没那么显眼了。人走茶凉,庙里安静下来。释永信没了名声,成了过去的人。剩下的事,大家还得自己过。
有些人还在回头看释永信。有人觉得他做了很多事。有人觉得他做错了。可事情已经过去了。新住持做事不声不响。寺里变得简单。大家不再议论那么多。庙里的人继续过日子。外面的人也慢慢忘了这件事。
少林寺的钟声还在。只是没人再问是谁敲的。寺里的僧人还在种地。游客偶尔来看看。庙里没有了以前的热闹。剩下的,是安静的日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