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首页
今日资讯
国际
东南亚
文化艺术
体育
诈骗曝光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发布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联合早报
›
东南亚
0
0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越南本想叫“南越”,中国为什么却倒过来赐名“越南”?
[ 复制链接 ]
KrystleMic
·
5 天前
越南,这个国家名称如今听上去挺顺溜,其实背后有着一段比想象中复杂、曲折的故事。它原本的国号设想曾是“南越”,但历史进程和大国博弈,让这两个字最终倒了个顺序,就成了如今广为人知的“越南”。究竟是哪些力量和心思,让越南的名字从“南越”变成了“越南”?本篇文章将带你走进历史深处,解码那些被遗忘的细节。
先说说“南越”这个名字的历史底色。大约2200年前,秦朝末年时局动荡,南方的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被一位叫赵佗的秦朝将领实际掌控。他是今石家庄附近的人,率领士兵南下,进入了以百越族群为主的南部。为了在这片新土地站稳脚跟,赵佗采取了融合本地和外来人口的策略——大力推崇汉越通婚,鼓励农耕生产,还积极开展贸易。这套做法很快让原本边远的岭南变得生机勃勃,成为万邦来朝的“热闹码头”。
随着秦的崩塌,赵佗瞄准时局,干脆自立门户,建立了“南越国”。表面上,他对汉王朝称臣(先后对刘邦、吕后等),实际上却是自己说了算。后来因中原封锁贸易、汉越关系闹僵,他甚至公开称帝,并且武力征伐邻邦。南越国的势力一度令周边小国闻风而动,地跨今日越南北部和中国两广一带,影响力极大。等到汉武帝时,南越终于被并入汉朝版图。这段历史的“南越”,成了越南人民后来认定的“历史正统”的发轫。
对于现代越南人来说,南越国就是国家神话的一部分。你去翻越南近现代的史书就会发现,南越国常常被当作第一个本土政权的象征,赵佗则被写进正史,列为“赵朝”开国君王,与后来的各种越南封建王朝一并陈列。从这个角度,“南越”这两个字对越南来说,是民族自信和历史认同的投影。
然而,如果你把视角转向中国史籍,“南越”则是岭南汉族与百越族的结合体,是中国南方扩张、版图整合的见证。因此,当清朝进入东南亚事务时,这两个字的敏感性,不言而喻。
进入10世纪,越南真正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开启封建自立的序幕。当时,越南自称“大越”,寓意越人国家的辉煌与自信。但不管越南怎么换(或夸大)国号,中国这边自唐始终将这片地区称作“安南”——“安宁的南部”。唐代设立安南都护府,管辖这块“边陲蛮荒”之地,宋以后更是直接册封越南君主为“安南国王”。在两国历朝多变的朝贡体制下,“名为安南国王,实为大越皇帝”,成了特有的外交腔调,既能突出礼仪,又不忘宣示尊卑。
明朝短暂武力入驻后,越南迅速复国,但“安南”这个叫法始终没断根。等到清王朝接管,依然还是把越南定为“安南”,越南方面则按规矩进贡朝拜。
直到19世纪,故事的主角迎来了“阮阮阮”的新篇章。1802年,阮福映统一越南,建立阮朝,踌躇满志。他想给自己新王国添上历史底蕴,干脆选了个“南越”——既能借用赵佗旧国的威名,又能彰显新政权的继承关系。于是,他郑重派遣使臣带着奏章,专程拜见清嘉庆皇帝,恳请册封“南越国王”。
这个请求表面合理,却让清朝朝臣心里直打鼓。
首先,历史纠葛让“南越”这个名字成了天生的敏感词。别忘了,赵佗时代的南越国版图可不是今天的越南,更是囊括了广东、广西。嘉庆皇帝很自然地联想到:越南君主是不是想借这个名字,对中国现辖土地进行“历史认领”?虽然此时越南根本没有能力染指两广,但清廷传统的顾虑和高度警觉无法轻松释怀。
其次,清朝的历史官僚仔细翻查越南地方家谱,发现广南阮氏根本就没叫过“南越”,阮福映这么说其实有些牵强。嘉庆在诏书中甚至直接质疑,这叫“名不副实”。毕竟,赵佗的地盘很大,如今阮氏不过占一隅,怎么能随便沿用?再说,数百年来“安南”之称历经代际,沿袭有序,凭什么突然强行更名?
第三,别忘了大国—藩属体制下有“潜规矩”:藩属国不能任意自定国号。只能等宗主国点头。越南主动求名,不遵旧礼,让清朝格外不舒服。从权力逻辑到程序公正,清廷都觉得必须遏制这个风头。
如果你以为会陷入拉锯,实际上,解决方案却意外地“温和”。正当双方各执一词时,广西的地方大员提出,不如把“南越”倒过来,叫“越南”如何?这个名字既突出“越人”的核心身份,把“南”位置调整一下,明示你在“百越”之南。和赵佗时代区域区隔开,也避免了对广东、广西的任何暗示。
嘉庆思忖之后,采纳了这个提议。1804年,清廷派出使者主持册封仪式,正式承认“越南国王”。阮福映虽然未能如愿,却也明白这已是最佳折中。于是,长期以来大越、安南并用的混乱局面,划上了句点——“越南”成为了官方称谓。
有意思的是,从此以后,“越南”不再只是单纯的地理指向。它背后其实已经被赋予了紧密的政治含义。一方面,这个名称给了越南一定民族自尊,同时也将其牢牢锁定在自己应有的“格局”内——提醒他们别动不动攀赵佗的“旧疆”,更别把目光投向中国南方的土地。“越南”,说白了,是一次大国对小国历史诉求的“温和回绝”,既不让对方讨不到台阶下,也不给自己留下口实。
对于越南来说,这个名字虽然最初是被“无奈推销”,但随着时间过去,渐渐也成了民族共同体的标志。比起“安南”这种时代色彩明显、被动接受的称呼,“越南”总归包裹上了越人自信的情感,成为现代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进入近代,随着欧洲列强东扩,越南逐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原本与清朝的朝贡、册封及宗藩关系,随着殖民侵占而宣告终结。等到20世纪,越南更在反法独立战争、抗日、南北内战的泥潭中奋进。1976年,随着南北越统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诞生。从“南越”到“越南”,这个名字见证了一个国家从被动边陲,到苦难自强,经历了历史风浪。
若回顾这波三折的更名风波,我们会发现,越南其实是两个意图缠绕的结果:一头是越南自身希望借古抬高地位、争取正统的话语权,一头是中原王朝时刻警惕“小国蹿头”,时刻把控命名权。从中越宗藩关系,到疆域归属争议,双方都是“既斗争又妥协”。最终,越南在清廷压力下接收“越南”之名,表面上没了“南越”的历史野心,实则为民族认同留下了弹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阮福映选择接受“越南”,更多是出于现实考量。新王朝刚刚建立,国家内部分裂,百废待兴。在国际体系中,急需中国的册封以“正名”,稳定国内外形象。如果当时和清朝硬碰,风险极大。所以即便主观不满,阮福映还是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那么,“南越”与“越南”,仅仅是一字之差吗?现实远非如此。历史上,“南越”这个词,隐含着自上而下俯瞰的态度,甚至有一种扩疆图强的潜台词。而“越南”,则转为区域归属,强调自身在南方的文化特质和地域界限。这个转换,也让新生国家避免了太多不必要的历史包袱。
事实上,类似的命名博弈不仅仅发生在越南的历史上。比如朝鲜曾经一度主张“大韩”国号,也曾遭遇宗主国直接否决。日本历史上称号的演变更是地域与权力关系的交错反映。越南从“南越”到“越南”这段插曲,既是中外地缘政治角力的缩影,也映射出名称、历史认知与现实权力的错综纠结。
在2024年的今日,这段历史已经鲜有人主动提及,但“越南”依然是其民族统一和国家身份的符号。当下的越南正站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国号背后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名字,从来不是随便起的,它背后交织着历史变局、现实权力以及未来的想象力。对于每一个正在经历转型的国家来说,名称可能不只是名片,更关乎身份、地位,甚至未来命运。
仔细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名字不是这样兜兜转转、凝结着历史伤口和权力平衡?“越南”这两个字,就是这样被历史推搡着,走到现在。
最后,你怎么看各国命名里的权力角逐与身份焦虑?这种故事,在当今世界还会不断上演吗?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文化艺术
KrystleMic
Rayna is her name but she never really liked that name. I work as an auditing officer but soon my family and i will start our own small business. my webpage; [url=https://riggambling.com/]real online casino[/url]
+关注
对美反击!印度空军重新发布印巴冲突。:或击落5架F-16战斗机
27阅读
08-13
沙特大师连爆冷门,三位大满贯出局,赵心童强势,常冰玉惊喜晋级
76阅读
08-13
持续更新!一文了解印巴冲突最新情况
5阅读
08-13
柬埔寨人真的被打怕了!泰军司令的一句话,柬埔寨军队就如临大敌
54阅读
08-13
巴基斯坦元帅在美国一语惊人,不听中国劝,难怪莫迪不肯放过巴铁
90阅读
08-13
王楚钦输球,10小时后!张本智和:他换衣服,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1阅读
08-13
查看更多
点击回到联合早报首页
首页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