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孙颖莎王楚钦帮全红婵家推销土鸡蛋?技术造假不能止于封号

上观新闻 · 昨天 16:55
1.jpeg
2.png
最近,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登上热搜,竟是因为她“帮妈妈推销土鸡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全红婵”表示今年家里鸡蛋产量很大,“就想帮助妈妈,让家里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人气很高的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王楚钦”也前来发声助阵,“孙颖莎”直言“我为婵宝家农家土鸡蛋代言”,“王楚钦”则是“昨天收到婵妹私信”前来帮忙。
毫无疑问,这些所谓的“代言”“推销”其实是知名运动员的声音被人用AI工具克隆借此“起号带货”。在他们之前,知名演员靳东、刘晓庆,企业家雷军等知名人士都曾遭遇相似问题。这样的技术造假,不仅会让被仿冒的知名人士口碑受损,还会让正常的网络带货竞争失衡,更容易给不明真相的网友带来真金白银的损失。长此以往,还会动摇社会的信任基础,如今就有不少人担心:随着技术发展,眼见、耳听皆有可能不为实,今后哪怕面对面,会不会也有可能是假的?
首先必须要明确,利用技术工具仿冒他人的声音带货,已经超出正常的商业营销和广告创意,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这意味着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声音相关权益。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声音进行AI合成并借此牟利,明显构成侵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存在“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将被应依法依规处罚。
利用技术工具模仿名人声音带货牟利,一旦骗取数额较大,还将涉嫌诈骗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将酌情从严惩处。
同时也应该看到,技术发展加剧了侵权和维权成本失衡。以此次“运动员代言土鸡蛋”事件为例,只需要一款AI软件,再找到一段清晰的语音样本,就能快速合成出自己设定好的内容。而对于经常接受采访的几位知名运动员来说,他们在公开场合的发言语音随手就能搜到,非常方便。
然而,想要维权却并不容易。此前多位遭遇类似侵权的公众人物,虽然也有人发声表示将维权,最终却鲜少有人走上司法维权渠道,往往以平台删除视频、封禁账号了结。过去的公众人物侵权事件中,至少还能找到实体机构;如今搬上信息浩如烟海的互联网,更难锁定背后的侵权者。以此次事件为例,侵权账号显然是诸多有着系列名称的“账号矩阵”之一,一旦被发现可立即清空内容变到别的账号上去,取证、落地难度都很大。
但这样的违法行为不该也不能成为无解难题。随着AI技术普及,类似违法行为会越来越多甚至变出新花样,不能只靠被害者维权追责,更应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上“补漏”,才能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维护互联网环境。
以技术治理技术,是一条可取之道。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开始试点,在AI生成的产品上醒目地标注“该内容疑似AI生成”,今年9月1日起将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发布内容中是否包含生成合成内容”等。同时,对于明显存在违法行为的内容,平台应通过技术手段主动拦截、第一时间下架并保存相关信息作为证据。
打击处理网络违法犯罪,绝不是平台一家之责。执法部门和各平台也应紧密配合、高效联动,鼓励被害者及时向平台提供被侵害信息,将证据保存、账号锁定、落地追踪等全过程打通,突破传统打击违法犯罪的区域概念,提高打击破案效率,让侵权者付出其应有的代价,也教育警醒更多人,技术不是违法犯罪行为的“隐身符”。
技术本无罪,为牟私利踩踏法律红线、践踏他人权益的是藏在技术背后的人。当AI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治理同样重要。治理利用AI技术违法犯罪,不仅是保护个体权益,也是为AI健康发展铺平道路。将技术创新纳入法律规范之中,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原标题:《上观时评|孙颖莎王楚钦帮全红婵家推销土鸡蛋?技术造假不能止于封号》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简工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