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了一段让人颇为玩味的话。他强调,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依靠本土生产的芯片,而不是远在9500英里之外、距离大陆只有80英里的台湾。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对此,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呼应他的说法表示,世界经济失败的一点,就在于让99%的先进芯片在台湾制造……
美国政府2大经济高官的言论,其实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在所谓的“台湾有事”这一假设下,美国最担心的并不是台湾的“生死”和未来,而是芯片产业这块“大蛋糕”。
美国对台湾的芯片制造如此上心,归根结底,是不想把“命脉”交给别人,更准确地说,不想交给可能会受到中国大陆影响的地区。这背后当然有安全考量,但更多的是对两岸关系的过度解读和恐慌。
美国害怕台海局势变化,会影响到它的芯片供应链,所以急于将生产线迁回国内。这么做看似合情合理,但背后却充满了霸权思维,把台湾当成个随意操控的棋子,完全无视台湾其实是中国的一部分。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与特朗普
根本上看,美国是想通过减少对台湾的依赖,来重新掌握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多年来,美国的芯片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市场被亚洲,特别是中国台湾所占据。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希望通过巨额补贴吸引企业回美国建厂。然而,这样用补贴强拉硬拽的方式,明显违背了市场规律。
因为芯片这行,本身就是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靠的是精细分工和规模效应。而美国本土的高成本、人才短缺以及繁琐的手续,怎么都让芯片企业难以推展。
从科技竞争的角度看,美国深知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命脉,它的科技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芯片。中国这些年在芯片上的进步,让美国有点焦虑,于是开始用各种出口管制、技术封锁来卡脖子。
同时,美国又希望通过让制造业回流,来稳固自己的优势。然而,这不仅没有挡住中国在芯片上的发展,反而刺激了中国在自主创新上的决心。
台积电
对于台积电来说,美国对其大力补贴,希望它能在美国设厂。但问题是一堆一堆的。首先在美国建厂的成本就高得吓人,再加上人才短缺、文化差异,简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美国那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要交出商业机密,这明摆着让台积电为难。
结果是,美国自己也被套进去了。美国这么一搞,不仅打乱了全球芯片产业链,还让自己的本土企业陷入了困境。那些接受补贴的企业,很多都因为成本过高,没办法快速发展,甚至有些项目还停摆了。
台积电今年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他们在台湾外的工厂状况各异。南京厂盈利高达近260亿元,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亏损高达142.98亿元新台币。台积电这些年在美国的投资压力不小,新厂几乎成了个烧钱的无底洞,今年能不能收窄亏损仍是未知数。
美国推动芯片制造回流,不仅对全球芯片产业链造成冲击,也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全球芯片产业链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各国和地区通过分工合作,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生态。美国强行改变这一体系,加剧了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进而导致全球市场的不稳定。
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幌子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的战略,是霸权思维在经济、科技领域的体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市场规律和全球化潮流,损害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也难以真正实现美国巩固科技霸权、保障国家安全的目标。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时代主题,美国一味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自我迷失中,逐渐失去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面对外部风险的不确定性,台湾本来也可以通过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来增加抗风险能力。然而,台湾民进党当局却选择以外部力量为靠山,忽视岛内经济利益,甚至助长技术外流的风险,这真是一种短视的选择。总之,跪舔美国绝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真正认清这一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