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王毅、应邀访问印度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
高层积极互动越来越多
这是时隔三年,王毅外长再次访问印度。上一次他对印度的访问还是在2022年3月,当时中印边境西段态势趋于平稳,俄乌冲突爆发不久,中印对俄乌冲突的相近立场都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激烈攻击。王毅外长那次访问,目的是寻求在改善中印关系上获得突破。然而当时印度对此缺乏战略意愿,也不愿被其他国家认为印度正试图调整对华战略。
王毅外长这次访问,背景则是中印关系处在持续改善的通道,两国高层的积极互动越来越多。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此前都先后参加上合组织的活动并访问中国。印度外交部也已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将参加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峰会并访问中国,这是莫迪时隔七年对中国的访问。
改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中印关系的重启,有赖于202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在俄罗斯喀山的成功会晤。而中印关系的加速改善,部分“归功”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印美关系的“高开低走”。特朗普上台之初,印度自认为与美国已建立了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在关税等问题上得到美国的特殊照顾。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征收高达50%的关税,逼迫印度作出实质性让步。此举让印度战略界意识到,过去美国承诺要帮助“印度崛起”,可能更多是印度自己的“一厢情愿”。50%高关税将严厉打击印度的对外贸易及贸易平衡,叠加印度近期吸引对外投资的停滞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印度与巴基斯坦空战中的失败,让莫迪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莫迪政府加速对华政策调整,在对华表态上出现积极趋向,在限制和阻碍两国人员与商品交流方面也有意作实质调整。王毅外长这次访问达成10项共识和成果,中国欢迎莫迪总理访华,双方同意相互支持办好主场外交活动,同意探讨重启各类政府间双边对话交流机制,同意尽早恢复直航等。两国在边界问题上达成10点共识,将深化沟通边境管控和边界划界。
与此同时,中印还将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寻求新的共识和理解。过去印度由于受到美国的“宽容”和“纵容”,可能以“幸灾乐祸”的心态看待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与遏制。如今印度也切身感受到单边霸凌,认识到自由贸易和国际秩序被破坏迟早会伤害到印度自己,因此与中国在越来越多国际立场上有了更多共鸣。印度也显示出对美国霸凌的抵制,莫迪在8月15日印度独立日讲话中表示,“会像一堵墙一样坚决抵抗任何威胁到农牧渔从业者利益的措施”,多少显示出印度不会完全屈服于美国。
在改善双边关系上相向而行,使得经历五年多低谷的中印关系实现了重启。中印关系改善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将宝贵资源投入发展振兴符合两国整体利益,与印度在应对霸凌上形成共同立场也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坚持“自我为主”对印政策
然而,在中印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印度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偏好及其对中国的认知,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质变。
中国坚持“以我为主”的对印政策,根据自身的利益和战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调整。不论中印关系发展恢复到何种程度,清醒的自我利益及战略的认知,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