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亚洲杯首战遭遇东道主沙特,周琦伤退、徐杰落选引发舆论炸锅。
新老交替阵痛遇上关键球员缺阵,3名洲际赛老将带着9张新面孔硬扛,这波残阵出征直接暴露出国家队选人机制和战术体系的深层矛盾。
从辽媒“谁上都该拼”到沪媒“张宁该去打三人篮球”,媒体互撕背后藏着青黄不接的致命伤。
五后卫配置被戏称“死亡五小”,郭士强这手牌打得实在险。
周琦缺席已经不是第一次坑球队,19年世界杯那次关键失误到现在都有人PTSD。
但胡金秋扛大梁这事确实稳,去年亚运会场均12.8个篮板直接教做人,比王哲林卡位意识强了两个档次。
朱俊龙的协防半径覆盖半个球场,这种3D属性在FIBA赛场比持球大核更吃香。
张宁的处境透着诡异。
三人篮球拿了世界冠军反而成原罪,25岁被说“年龄太大”有点黑色幽默。
对比当年郭艾伦24岁带着腰伤打亚锦赛,现在年轻人机会确实少。
沪媒说的“即战力不上不下”太扎心,可问题出在哪儿?
国家队现在既要成绩又要练兵,搞得球员像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张宁这种野路子的确吃亏。
高诗岩取代徐杰这事吵翻天了。
看数据,徐杰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8.7%比高诗岩高7个百分点,但防守效率值落后15名开外。
国际赛场对抗强度上来了,郭士强赌防守也算合理。
但问题在于战术适配性,徐杰和孙铭徽的突分体系在高强度比赛容易哑火,赵睿的硬解能力才是关键胜负手。
更新换代这事儿不能靠玄学。
14年宫鲁鸣把周琦郭艾伦这批人带出来用了整整两年,现在三个月就要新人顶大梁纯属做梦。
看看隔壁日本队,比江岛慎打到34岁还能当更衣室老大,河村勇辉20岁就敢在国际赛玩背后传球。
咱们这头逼着25岁球员强行成熟,转头又说30岁老将该让位,逻辑根本自洽不了。
打沙特这场其实是个预警信号。
17年咱们输过菲律宾二队,后来发现人家规划了布拉切。
沙特现在砸钱搞篮球,归化球员+本土苗子双线发力。
咱们还在算着CBA数据表选人,国际篮联版本更新都不看。
要是这场拿不下,后面打约旦韩国更悬。
说到底,联赛数据在国际赛场容易缩水,胡金秋这种硬凿内线的打法反而更靠谱。
与其纠结带哪个后卫,不如先把篮板球保护明白。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