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台风 “韦帕” 等及西南季风影响,致使菲律宾多地遭遇强风暴雨,已造成 34 人死亡、18 人受伤、7 人失踪,受灾人口超 667 万 。菲律宾在灾难中的艰难处境,凸显出其在国际事务中复杂而微妙的地位,尤其在与 “盟友” 关系方面,此次灾难成为了一个极具揭示性的窗口。
南海(资料图)
近期,台风 “韦帕”“范斯高”“竹节草” 以及西南季风联手肆虐菲律宾,狂风暴雨引发了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截至 7 月 29 日,菲律宾全国 17 个大区中的 71 个省份受灾,中吕宋大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受灾人数接近 270 万。193 个城镇因灾情严重宣布进入灾难状态。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在这场灾难中遭受重创,48445 公顷农田被洪水淹没,15220 所房屋和 797 处基础设施受损。
菲律宾一直以来积极靠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紧密跟随美国的步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方发起多次挑衅。巴以冲突爆发后,菲律宾立即与美国站在一起力挺以色列,这与其他大部分东盟国家的表态大相径庭。2024 年 8 月 15 日,菲律宾出台新国家安全政策文件,强调菲寻求加强与盟友合作,并将台海冲突风险视为重大关切问题。
日本,同样作为菲律宾的 “盟友”,在此次灾难中也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帮助。菲律宾与日本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加强了军事合作,在南海等问题上配合日本对中国进行牵制。然而,在菲律宾面临灾难时,日本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关注,承诺的援助物资迟迟未到。日本在与菲律宾的合作中,更多是想借助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和对南海问题的参与,来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和战略利益。一旦菲律宾遭遇灾难这样的实际困难,日本的援助承诺便显得苍白无力。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在灾难面前被 “盟友” 抛弃,这一事实反映出其在外交战略上的失衡。菲律宾过度依赖外部军事同盟,忽视了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听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教唆,频繁对中国进行挑衅,破坏了中菲之间原本良好的合作氛围。过去,在中国与菲律宾关系友好时期,中国曾多次在菲律宾遭受自然灾害时伸出援手。
2021 年台风灾害期间,中国迅速向菲律宾提供了大量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等生活必需品,帮助菲律宾受灾民众度过难关。2022 年菲律宾遭遇洪灾,中国不仅提供了资金援助,还派出专业救援队伍协助菲律宾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然而,近年来菲律宾在外交上的错误决策,使得中菲关系出现波折。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以及在国际事务中配合美国等对中国进行遏制,严重损害了中菲之间的信任。在此背景下,当菲律宾再次遭受灾难时,中国对其援助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菲律宾政府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民众对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表现不满,同时也对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质疑。社交媒体上,民众纷纷表达对 “盟友” 冷漠态度的愤怒,要求政府重新审视外交关系,将重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应对灾害上。菲律宾政府开始意识到,过度依赖外部军事同盟,忽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若想在未来避免类似的孤立无援局面,必须调整外交政策,重新回到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对于中国而言,菲律宾若能改正错误,重新展现出友好合作的态度,双方在救灾、经贸、人文等领域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菲律宾在此次灾难中的遭遇,为其以及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国际事务中,真正可靠的盟友关系应建立在平等、互利、互助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利用。菲律宾过度依赖外部军事同盟,忽视周边合作,使其在灾难面前陷入孤立。未来,菲律宾需调整外交策略,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获得真正的支持与帮助。 。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