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当年为何越南非跟中国过不去?越军说出实情,3点原因非常关键

郁金香前赏繁华 · 昨天 15:35
中越之间那点渊源,说破了其实就是“未了情”:曾经亲如兄弟,如今却刀枪相向。哪怕咱不关心国际大事,也会被南海这摊浑水搅得心里直犯嘀咕:这两个昔日伙伴,怎么说变就变?为了一片海几座岛,翻脸到这份上,背后到底有几层弯弯绕绕?
1.jpeg

说实话,1975年那会儿,越南已经偷偷摸摸把中国南海的一些岛给收了起来。刚开始,还只敢“借口”说做点科研、保障航道之类的事儿,但越尝越有味儿,胃口就大了。后来干脆连岛上的石头都要改姓成“越”,仿佛这些岛自古就是他们家的,掏心掏肺全不带犹豫的。操持惯了“蚕食”的手艺,眼光也由岛延伸到更北边。有人说越南那时候像极了小巷口踩界的孩子,你刚回头他就多站出一步,回头不理他,他下一秒准踢你家大门。
但南海,只是表象。真正的“不安生”,其实埋伏在陆地上。那时,边界如同早春的河床,偶尔风平浪静,更多时候却卷着沙石乱流。两边的口角、小摩擦、甚至真刀真枪的冲突,简直数不过来。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越南士兵手里那些枪和装备,很多还烫着“Made in China”的余温。谁能想到,这点风平浪静,只是暴风雨来前的闷热罢了。
2.jpeg

可谁又记得,这梁子,其实最初压根不是仇人结的。要追到更早,再往前看,中越其实更像“挨打挨骂也相惜”的邻里。历史上,越南很长时间都挂着中国“亲戚”的名号。大到政权更替,小到说话行文、衣食住行,浸润的都是几千年中国路数。别的不说,在越南街头,早年常有老人写上一手漂亮汉字。很多越南革命家最早的汉语就是在中国的餐桌上练出来的。
后来,苦难一来,朋友更容易抱团。二战后中国百废待兴,越南更惨,被火与铁反复碾压。新中国刚一成立,自己还没填饱肚子,就帮着越南修桥铺路,送钱送粮,甚至修发电厂、造棉纺厂。说难听点,那会儿谁家都有补丁裤。可偏偏就是在这样捉襟见肘的年月里,中国像为自家兄弟撕下最后一块馒头一样,把数不尽的物资、金钱,甚至许多难得的工程师、人手,一拨又一拨送到了越南。我们老话说“自己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中国对越南,恰好就是如此。
3.jpeg

1950年左右,先是抗美援朝,国内一片百废待兴,可中国还是抽身照料越南的独立。那时没人问“值不值得”,只有一句:不帮,心里难受。越南沾了这股和风,国力真是蹭蹭往上涨。发电厂亮起来了,纺织机响起来了,夜里街头都有光。有人回忆,那时候中国工人去指导,经常一个窝棚里几个人挤在一起,挑着豆腐干和腌菜下饭,越南的孩子跟在后面玩,也没觉得异样。
到了六十年代,美国插了一脚,看准越南犹如初学游泳的孩子,信心不足下水猛灌几口水。北方兄弟中国刚刚平复自家伤口,也顾不得喘息,又拎着军粮和装备直奔边境支援。要知道,那会儿国内自己兵源和物资都捉襟见肘,东拼西凑,总算把援助凑齐了。这一挺身,究竟是策略还是血缘?也许两者都是,也许只是“唉,哪能眼睁睁让亲戚吃亏”——这道理,中国老一辈谁都懂。
4.jpeg

越南终于靠着中国人的帮扶,站稳了脚跟。可暖意还没梳理明白,越南内部对于“靠中国”这件事就难免开始嘀咕:你帮我,这是真心,还是想让我认你当爹?独立固然是好,可文化、语言、经济各个口子都渗着中国味儿,越南“有识之士”打心里开始别扭。也难怪,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对他掏心掏肺,他越想割断脐带。
所以,刚一独立,越南便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去中国化运动”。先是讲汉语逐步退场,写汉字成了旧社会符号;紧接着连华裔群体都被打压,多少家家户户颠沛流离。哪怕小巷子里卖馄饨的老张头,都得换名字、说新话。这变脸变得太快,许多在中越并肩走过枪林弹雨的“老哥们儿”,一夜之间成了外人。
5.jpeg

可去得了嘴上的“中文”,去不了心里的那份复杂。更何况,美军走了,苏联翩然而至。冷战时期,苏联和中国撕破脸皮,越南就像夹在两家大铺里的顽童,既想讨好新来的“老大哥”,又不愿彻底失去原来的靠山。那会儿,只要美国人还留一只脚在越南,越南便心甘情愿两边站。可到了1975年,美军彻底撤走,越南就把屋檐下的旧兄弟晾在了一边。
接下来的场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忘恩负义,从来都是利益在先。越南与苏联打得火热,不仅经济、军事全盘托出,还在苏联羽翼下,对周边国家张牙舞爪。先是“拿下”柬埔寨,还没喘口气,又想把老挝变成自家后花园。身边几个小国,谁都怕惹。可能这种顺风顺水的劲头让越南膨胀了,眼看南海、广西都想抢上一口。
6.jpeg

边境啥时候安宁过?没有。三天两头,越境挑衅、小规模摩擦,最多时一年有上千起。背后靠着苏联撑腰,越南觉得,中国人不敢轻举妄动,他们是“老虎在后,狐狸在前”。可猫儿当狗,终归是冒险。
1979年,“春天刚冒芽”,中国边防军突然发难。真打起来,越南才知道,往日递过馒头的手,也可以举刀。那一个月,战场上的日夜难捱,求救苏联,半天没影,才明白最怕的不过是老虎只是虚晃下山。
7.jpeg

自此以后,南海再不平静,越南嘴硬心虚,伤疤没好还要往上撒盐。世事就这样:人心隔肚皮,一念之间,互帮互助变恩怨分明。越南不收手,鱼死网破也未必是神话。几十年风吹浪打,小岛始终没易主,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轻言。
所以,那些年兄弟情深,不过是“爱恨交织”的底色。不知现在南海的潮水,是否还记得当年滩头的炊烟、人声,和一段段翻过又覆的旧账。你说,这世界啊,最后能留在心里的,到底是什么?
8.jpe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