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到老家哭了几天,不是委屈,是看到了两个世界。
莎娜下了飞机,热气扑面。路还是土路,尘土飞扬。摩托车开过去,留下一股烟。她丈夫在旁边,帮她提着行李。这里的太阳,感觉和中国不一样。她已经3年没有回来。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和3年前一样。什么都没有变。
她看着自己的家,还是那栋木头房子。父母老了,皮肤更黑了。家里没有新东西。电扇慢悠悠转着,随时可能停。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知道自己变了,家乡没有变。这种感觉让她想哭。
在中国的生活是另外的样子。她家在中国农村,但路是水泥的。出门不会一身土。家里电器多,电视大,冰箱里总有吃的。晚上灯一直亮,不用担心突然黑了。丈夫是普通工人,钱不多,但生活稳定。
她学会了上网买东西。
在老挝时,她不知道网上能买东西。现在她会用手机付钱,给孩子买衣服玩具。东西从很远的地方寄过来,几天就到了。县城里有大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她很多都没见过。生病了去村里的医疗站,有医生有药。
她的丈夫带她坐过一次高铁。车很快,车里干净。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只要一点时间。在老挝,去省城要坐很久的巴士,路不好,车里挤满了人。她把高铁的照片发给老家的姐妹看,她们不敢相信。
莎娜不是唯一一个。一个中国外卖小哥,也娶了老挝女孩。那个女孩小他11岁。她来到中国后说,老挝的首都万象,就像中国的一个小县城。她看到高楼,看到晚上亮亮的夜市,她觉得很震撼。
老挝的城市化率不到40%。
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60%。
这样的数字说明了很多事。老挝的年轻人找工作难。很多人没有事做。在中国,机会多。就算在农村,也能在网上卖自己种的水果。能赚钱。很多老挝女孩就是看到了这种机会,才想嫁到中国来。
这些婚姻,很多是从工程项目开始的。中国帮助老挝修铁路,修大桥。很多中国工人去了老挝。他们在那里工作,接触当地人。老挝村民很热情,会给工人们送饭送水。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中国男人在那里很受欢迎。
一些中国男人,40岁左右,在国内找对象不容易。到了老挝,情况变了。老挝女孩觉得中国人勤劳,能干活,能挣钱。她们愿意嫁给这些工人。语言不通,就用翻译软件,或者用手比划。感情到了,婚事就定了。
老挝的结婚风俗简单。彩礼不高,有时给一头牛。或者给女方父母一些钱,但不多。这和中国一些地方几十万的彩礼不一样。中国男人觉得结婚的压力小很多。
手续办起来麻烦。老挝政府管得严,怕贩卖人口。需要准备很多证明,护照,健康证,收入证明。要跑很多地方,花很多时间。一旦办好了,就可以把妻子带回中国。
不是所有女孩都适应。
嫁过来后,语言是第一关。学汉语需要时间。丈夫和家人会教,但过程很慢。有的女孩想家,觉得生活不习惯,就跑回去了。婚姻的基础不牢固,分开是常有的事。
孩子出生后,情况会好一些。孩子是中国国籍,能在中国上学。中国的学校条件好,老师水平高。在老挝,很多孩子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学校可能很破旧。为了孩子,很多老挝妈妈会选择留下来。
根据2016年的统计,已经有上千名老挝女性嫁到中国。主要在云南和广西这些离得近的省份。她们中的大部分,都融入了新生活。丈夫们可能转行做小生意,比如开个小店,或者承包一片果园。
老挝的人均GDP在2024年刚过3000美元。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
这个差距,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莎娜回老家探亲,带了很多中国的东西。她给父母买了新手机,教他们怎么用。她告诉他们,在中国,手机可以做很多事。父母学得很慢,但很高兴。
她在家住了半个月。每天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想和丈夫视频通话都断断续续。晚上停电是家常便饭。她和姐妹们聊天,她们羡慕她的生活,问她中国是什么样子。
婚姻里也有骗局。
有些黑中介,专门做跨国婚姻的生意。他们收很高的介绍费,说能介绍漂亮听话的老挝新娘。有些中国男人花了十几万,结果新娘待了几个月就跑了。人财两空。这样的新闻,也时常能看到。
这些婚姻,不是都像童话故事。里面有真实的生活,有幸福,也有风险和无奈。莎娜要回中国了。父母送她到路口,看着她坐上车。她没有再哭。她知道,那一边,有她的家,有她的孩子,有她回不去的生活。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