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年了还毒品泛滥成灾,美国为何无法禁毒?这事能全赖墨西哥吗

文史档案室 · 7 小时前
美国毒品猖獗,到底该怪隔壁的“老墨”,还是自己?
当你行走在美国街头时,或许会被眼前的场景吓一跳。
车辆穿梭的马路上忽然出现几道黑影,他们瘦如枯槁、身体扭曲,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时而站立时而游荡,看上去诡异而惊悚,仿佛下一秒就会忽然尖啸着朝你扑过来。
这不是生化危机里被丧尸病毒席卷的“浣熊市”,而是真实的美国街头。至于这些看上去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也不是什么丧尸,而是磕芬太尼磕多了的瘾君子,绕着点走就行了。
震惊之余,相信每个目睹过这种场景的人都会产生疑惑:
美国的毒品问题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50多年的“禁毒战争”,超1万亿美元的经费投入,为何依然难以扭转毒品泛滥的事实?
墨西哥又是否真的是这场毒品战争中的“最大反派”?
1.jpeg

“疯狂”的止痛药
老美的瘾君子们有多夸张?
从他们对止痛药的滥用程度上便可见一斑。无论是现实中还是互联网评论区,在美国拥有过生活经历的人们大概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老美的医生,太喜欢开止痛药了。
头疼脑胀,那就吃多吃止痛药;肌肉拉伤,也是给你瓶吗啡回去慢慢吃。
事实上,美国人滥用止痛药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处方药滥用这个问题就开始凸显。
当时市面上最火的阿片类止痛药名为——奥施康定,也叫盐酸羟考酮。
它既拥有缓解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功效,同时也具备着强烈的致瘾性,摄取过量可能会抑制呼吸,引发低血压症;严重者可能导致深度昏迷、循环衰竭甚至引发死亡。
美剧《老友记》中饰演钱德勒的演员——马修·派瑞,就曾在1997年服用医生开出的奥施康定镇痛药,以缓解水上摩托车事故导致的疼痛。
然而他却因此不慎成瘾,甚至一度导致结肠破裂,性命不保,演艺生涯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
后来他在回忆录直言:
“我向上帝发誓,如果当时没有吃那片止疼片,我接下来的30年绝对不会这样发展。”
2.jpeg

马修的悲剧绝非是个例。
由于当时美国社会对止痛药成瘾性的忽视,阿片类止痛药,如奥施康定被广泛滥用。
数据显示,过去20多年里,美国有超70万人因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更是有超700万美国人对“奥施康定”上瘾,超20万人死于过度使用奥施康定,平均每天导致130人死亡。
近年来,由于奥施康定的价格较高,且管控力度加大,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因此许多止痛药成瘾者遂转向更便宜、且更成瘾性更大的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便很快成为了其中的主角。
如果你在美国街头看到有人姿势扭曲,如同行尸走肉般地站在马路中间,不要害怕,他们不会扑上来咬你,这些人可不是感染了什么“T病毒”,他们只是芬太尼磕多了。
这种看上去既诡异又滑稽的姿势,被称作“芬太尼折叠”。
瘾君子们在过量吸食芬太尼后,大脑会一时难以应对如此激烈的神经刺激,直接陷入宕机。而离大脑比较近的上半身也跟着一块儿遭了殃,当场“断片”。
然而由于下半身离得比较远,且受到最后收到大脑发来的信号依然是站立,这就导致即便上半身已经歇菜了,下半身的肌肉依然紧绷,保持着站立的姿态。
因此,这些瘾君子们的身体,就呈现出了这种“上半身和下半身各玩各的”的奇特模样。
3.jpeg

更搞笑的事情还在后面,通常情况下,用这种匪夷所思的姿势站着,腿部肌肉很快就会因为过劳而发出疼痛的信号,请求大脑更换姿势,让它们放松一下。
但这不巧了嘛,这些瘾君子们磕的是什么?止痛药啊!
这就导致无论他们的腿部肌肉如何酸痛,发出怎样的痛觉信号,大脑都一概“不读不回”。
于是,这些瘾君子们就始终保持着这种扭曲、滑稽的姿势,直到药效结束。
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芬太尼已成为美国的头号致命毒品,仅2023年,就有大约7.4万美国人因吸食含有芬太尼的混合药物而死亡。
这个小小的药片,已经超越出膛的子弹与失控的汽车,成为美国18岁至45岁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芬太尼折叠”更是代替枪击、抢劫,成为漂亮国街头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墨西哥的“助攻”
那么问题来了:
在美国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为何街头巷弄依然随处可见“骨骼惊奇”的瘾君子们呢
答案显而易见。在你听这句话的同时,一箱接一箱的芬太尼药物也许正在越过美墨边境线,安全落地后便成为“长安的荔枝”,朝无数瘾君子们“飞奔”而去。
2024年,美国海关截获了21,000磅芬太尼,而这其中有97%都来自美墨边境。
墨西哥为老美送去的不只是塔可与鸡肉卷,还有稳定的毒品产业供应链。但墨西哥并非一开始就把毒品生意做成了跨国产业,它最初只想跟美国做点农产品贸易之类的正经生意。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北美自贸协定》的签署,美国廉价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墨西哥市场,导致墨西哥本土的农产品彻底失去了竞争优势。
这对于照着一亩三分地糊口的墨西哥农民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铤而走险,把田地里农产品的秧苗拔了个一干二净,转而大规模种植毒品。
4.jpeg

为什么选择毒品?
除了巨大的利润之外,恐怕就是因为那条漫长的美墨边境线了。
长达3196公里的美墨边境线,让一切法律仿佛都变得形同虚设,它涵盖沙漠、山区及城市区域,多样的地形为墨西哥毒贩提供了隐蔽的运输路线。
例如,在亚利桑那州一望无垠的荒漠地带之下,便纵横交错着许多毒贩挖掘的贩毒隧道,并且这些隧道也在不断升级,不仅配备通风系统,还铺上了铁道及电路,让运输效率翻了数倍。
自由市场的大手也同样作用于毒品产业,由于美国禁止国内毒品生产,迫使其国内巨大的需求转向墨西哥,进一步刺激了毒品的生产规模。
正是这种种因素的叠加,导致源源不断的毒品自美墨边境进入美国。
难见成效的“禁毒战争”
其实早在50多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对毒品“宣战”了。随着1971年6月,尼克松高调对外宣布——“毒品滥用是国家的“头号公敌”,美国同毒品正式对抗的序幕就此拉开。
5.jpeg

然而50多年后再回望这场毒品战争,它真的改变了美国的毒品状况吗?
答案是否定的。
并且“毒祸”还正在愈演愈烈——从大麻、海洛因、可卡因、再到如今的芬太尼,美国似乎总在疲于应对各种毒品,看着它们愈发猖獗却无力从根本上铲除。
美国的毒品有多猖獗?
我们不妨通过一组数字来直观地感受一下。
据今年5月14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美因过量用药导致死亡人数达8万人,而这已经是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了。
此前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后的一年里,美国有超过10万人死于吸毒过量;2022年,全美与药物过量有关的死亡人数更是再创新高,达到了惊人的10.9万人。
而由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有近4.4万人死于枪支暴力,饶是如此,也达不到当年毒品致死人数的一半。
更严重的是,美国的毒品问题已经明显呈现出朝低年龄段下沉的趋势。
《美国医学会杂志》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半年间,就有约有1150名14至18岁的青少年死于药物过量,比2020年增加了20%,是2019年死亡人数的两倍多。
6.jpeg

2023年公布的数据要更为触目惊心:
美国目前的吸毒人数已经超3500万,相当于每1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瘾君子。
居高不下的吸毒人数,刹不住的吸毒歪风,已经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府在处理毒品问题的失职。
长期以来,美国在减少国内毒品需求、加强处方药管控、强化毒品危害宣传教育等关键工作上鲜有作为,不仅始终未能出台标本兼治的禁毒政策,还反其道而行之,推动了大麻合法化。
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已经对政府失去了信任。美国某基金会的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贩毒集团、吸毒者和美国政府才是“芬太尼危机”的责任方。
此外,美墨毒品走私乱象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讳莫如深的利益纠缠。
老美是什么狠角色?
远在中东的卡扎菲、萨达姆政权说拿下就拿下,可墨西哥毒贩明明近在咫尺,实力也未必比那些中东的狠角色强到哪去,为何老美就不彻底根除作恶多端的墨西哥大毒枭们呢?
答案或许已经浮出水面:背后有大手在操纵。
有传闻声称,墨西哥毒贩通过空壳公司向两党竞选活动捐款。
再深究一下,情况似乎比大伙预想的更严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芬太尼列为二级管控药物,严格监管生产,却允许部分药企通过“缓释技术”规避监管,导致黑市上流通大量合成毒品。
并且资本的大手已经伸向了决策层:在2023年5月的众议院禁毒法案投票中,132张反对票均来自接受医药巨头捐款的议员,最终导致法案搁浅。
这一情况或许会随着特朗普的上任而有所改善。
虽然平时没少调侃懂王,但在管控毒品问题这一块,人家确实没得黑。
在2024年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就曾公开表示:“如果对毒贩判处死刑,就不会有毒品了。”
还表示自己当选后将对毒品问题重拳出击。
7.jpeg

2025年3月3日,特朗普宣布,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美国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关税,以打击“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
但显然,美国的毒品问题并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也必然不能走“毕其功于一役”的那条路。
美国《大西洋月刊》表示,想要真正解决毒品问题,美国需要在公共政策、执法体系、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刻变革。
小结
综上所述,美国的毒品问题绝不是单方面原因造就的。
墨西哥的毒品市场固然罪大恶极,但美国也同样好不到哪去,庞大的消费市场,难以弥补的政策漏洞,频频曝出的贪污乱象,每一点都让毒品这颗肿瘤在北美的土地上更加根深蒂固。
将美国的毒品问题片面的全都归咎于墨西哥,显然是不妥的。
毒品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美国正视自身结构性矛盾,而非嫁祸他国。至于特朗普能否开个好头,将毒品真正地驱逐出美国本土,扶正街头那些瘾君子们的腰杆,咱就不知道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