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08年汶川大地震

IOCOscar6 · 11 小时前
废墟之上,生命之光永耀——十五年回望汶川救援
2008年5月12日,那个被历史铭刻的日子,汶川大地震如一头愤怒的巨兽
1.jpeg

,瞬间撕裂了大地,也无情地撕裂了无数人的心。当紧急命令下达,身为消防队老队员的我,随车队在晨曦未散、余震频发的山路上疾驰,那一刻,空气里弥漫的不仅是灰尘,更有深深的恐惧,而车窗外坍塌的房屋、断裂的公路,每一道裂痕都如利刃般刺痛着我的心。尽管历经无数生死瞬间,但汶川的灾情之惨烈,仍远超我的想象。
2.jpeg

废墟下的生死博弈
抵达映秀镇时,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整片区域沦为废墟,哭喊声与呼救声在瓦砾堆中交织回荡。年轻女队员的尖叫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下面有心跳!”我们立刻冲向那处坍塌的教学楼,借着探照灯的光束,发现了蜷缩在课桌下的男孩。他惊恐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们,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3.jpeg

“别怕,孩子!叔叔救你出来!”我大声呼喊着,试图用掘进机破开钢筋混凝土。然而,余震再次袭来,碎石不断坠落,挖掘设备随时可能引发二次坍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没有退缩,情急之下,我带头用手刨开松散的碎石,指甲刨出了血痕,掌心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停下。女队员不停地与男孩说话,让他保持清醒;其他队员则用身体挡住上方的悬石,用后背扛起随时可能掉落的横梁。
4.jpeg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漫长,半小时、一小时……当我们的双手终于触碰到男孩的衣角时,教学楼另一侧传来了塌方的巨响。千钧一发之际,两名队员用抢险撑顶器撬开了一道狭窄的缝隙,我趴在缝隙里,用尽全身力气将男孩推出了废墟。他得救的那一刻,教学楼剩余的结构轰然倒塌,扬起漫天尘土。我们相拥而泣,那一刻的泪水,不是因为庆幸自己逃脱了危险,而是被废墟下的生命奇迹与肩上的责任所深深震撼。
生命奇迹与责任传承
5.jpeg

多年过去,男孩得救时的眼神依然清晰如昨——那里面没有灾难的阴霾,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与信任。这份信任,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每年清明,我都会去看望当时救出的孩子们,看着他们考上大学、成家立业,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曾经的废墟上,如今已建起了崭新的学校与纪念馆,警示钟声每年都会响起,提醒着我们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我们这些“老救援人”总会在钟声中聚首,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的苦难中,而是为了传承那份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担当。这份担当,不仅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6.jpeg

新生力量的崛起与担当
去年,我带着新队员参与了一次山体滑坡救援。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在泥泞中倔强地挺进,他们用无人机探测、用生命探测仪搜寻,专业与勇气丝毫不逊于当年的我们。当他们合力救出被困村民时,我看见那个村民颤抖着双手给队员递上热毛巾,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救援队的真正意义。
救援队的
7.jpeg

责任与担当,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接力。每一代救援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份责任与担当,他们或许平凡,但在灾难面前,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8.jpeg

废墟之上,生命之光不灭
汶川地震已过去十五载,但那一刻的刻骨铭心,永远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它让我深刻明白,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灾难面前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或许没有超人的能力,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份责任与传承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定力量。因为废墟之上,生命之光永远不灭。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守这份责任与担当,用生命守护生命,让爱与希望在废墟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十五年过去,汶
9.jpeg

川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那段历史、那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携手共进,将这份责任与传承继续下去,让生命之光在废墟之上永远闪耀。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