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俄乌还没结束,伊朗:战争随时爆发!伊以存3大矛盾,警惕核冲突

小彻 · 10 小时前
1.jpeg
伊朗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礼萨·阿雷夫针对以色列的袭击发表讲话
本期话题,俄乌战火未熄,中东硝烟又起,伊朗警告“战争随时爆发”,回应以色列要求哈马斯释放人质的举动。两国深陷三大矛盾,令国际社会高度警惕核冲突风险,全球安全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节目开始之前,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当全球仍在关注乌克兰战事时,中东地区突然拉响战争警报。事情的原因是以色列最近要求哈马斯释放50名以方被扣押人员,虽然哈马斯“接受了”,但并不代表这个事就结束了,这不,哈马斯后边的伊朗又发声:表示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因为以色列的目标不仅只是要求哈马斯释放50名以方被扣押人员,而是彻底消灭哈马斯,这对伊朗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2.png
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和军事基地
伊朗发出的警告,除在哈马斯问题上与以色列存在根本分歧外,还基于以下四大因素。
第一,“老家”被偷。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今年6月的冲突中,以色列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军事基地以及居民区,造成重大伤亡,其中包括多名伊朗高级指挥官和核科学家。这被伊朗视为对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尽管当前爆炸声暂时平息,但这绝非真正的和平,用伊朗高层自己的话说,双方只是处于一种危险的“非正式暂停”状态。没有停火协议,没有书面承诺,只有随时可能被下一轮报复或误判打破的脆弱平静。
第二,盟友被以色列瓦解。以色列通过持续的空袭和渗透行动,系统性地瓦解了伊朗和叙利亚、伊拉克的盟友体系,这种做法使伊朗多年建立的地区影响力面临崩塌的危险。
第三,关键人物被精准“铲除”。以色列近年来针对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实施了一系列"斩首行动",多名核心将领遭“铲除”。这些精准打击重创伊朗军事指挥系统,引发领导层安全危机。
第四,经济绞杀引发“钱包”危机。在美国配合下,以色列成功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对伊朗石油出口和金融体系的制裁。这些措施严重削弱伊朗经济命脉,导致国内民生问题加剧,威胁政权稳定。
以上这四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伊朗领导层认为已“无路可退”,必须通过强硬军事姿态来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3.jpeg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伊朗与以色列并不是邻国,但其政治及军事对抗却跨越千里且异常激烈,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两个国家,历史上到底存在哪些矛盾以至于势同水火?
其历史矛盾的核心源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的关系剧变。具体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友”关系的终结。1979年前,两国作为中东"非阿拉伯阵营"曾紧密合作,在军事、情报和能源领域互为主要伙伴,共同应对地区压力,但这种友好完全基于现实利益。
二,“死对头”的诞生。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为转折点,伊朗新政教合一政权转向反西方和反以立场,称以色列为"小撒旦"和"中东毒瘤",拒绝承认其合法性,双方从此反目。
三,深层结构性矛盾。首先宗教与圣地争端,双方在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上互不相让;其次代理人战争模式,伊朗通过支持真主党等组织对抗以色列,以方则通过空袭和暗杀进行反击;最后历史积怨与地区霸权之争,1979年后伊朗寻求中东主导地位,而以色列誓死维护自身安全,导致和解希望渺茫。
说到底,这两国的仇是从1979年伊朗革命开始彻底结下的,加上宗教、地缘和历史旧账,彻底成了死对头。除非有一方彻底改变想法,否则这仗还得吵下去、打下去。
4.png

这些解不开的死仇,不仅让伊朗和以色列在常规战争中谁也不肯退让,更是把两国推到了最危险的核对抗边缘。伊朗被普遍认为"就差一步就能造出核弹",而以色列则是全球心照不宣的"核武拥有国"。更让人恐惧的是,伊朗曾多次公开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而要实现这种毁灭,核武器无疑是最直接、最恐怖的手段。
这也正是为什么以色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击伊朗的原因:它绝不可能坐视一个发誓要毁灭自己的敌人,获得与之匹配的毁灭能力。
既然如此,核战争明明没有赢家,为何伊朗还要不断高喊"战争随时爆发"?请看我下面的分析。
5.jpeg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
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很可能将突破常规战争的层面,滑向更危险、更不可控的核冲突边缘。
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处于一种极度危险的“核平衡恐惧”之中。一方面,以色列是一个“只做不说”的实质拥核国家。国际社会普遍相信,它早已拥有包括战术核武器在内的成熟核武库。另一方面,伊朗正以惊人的速度“无限逼近”核门槛。其高浓度浓缩铀的库存不断积累,武器化的技术障碍正被逐一攻克,成为一个“核门槛国家”甚至拥核国,在许多人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能力的接近,触发了以色列最根本的生存恐惧。伊朗政权高层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 “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这句威胁绝非空洞的口号,它引出了一个冷酷的逻辑问题:靠什么来实现“抹去”?常规战争无法达成这个目标,而核武器,正是实现这种毁灭性承诺最直接、最恐怖的手段。
因此,对以色列而言,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已不再是一个可选的外交策略,而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绝对使命。这正是以色列不惜一切代价,必须通过军事打击、暗杀科学家等多种手段竭力遏制甚至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的核心动因。它绝不允许一个公开寻求其毁灭的政权,获得与之匹配的终极毁灭能力。
未来的中东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若外交努力失败,冲突的升级路径将异常清晰:从代理人战争、到有限的直接军事打击,最终很可能走向一场以“解除核武装”为名的先发制人战争,而那将是把整个地区乃至世界拖入未知深渊的灾难性开局。
那么未来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有多高?我认为可能性不高。因为以色列拥核是“公开的秘密”,而伊朗是无限接近拥核国家。这就导致双方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但这也恰恰是平衡所在,既不能坐视对方打击不管,又不能与对方“撕破脸皮”,所以只能依靠盟友来给对方“下绊子”,避免双方“打出真火”,“核平”中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警告:“一场中东战争可能会吞噬整个地区,最终无人能够幸免。”当前的危险不仅在于可能爆发的常规冲突,更在于核升级的潜在风险。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背景下,防止中东爆发新战争已经成为全球外交的最优先事项。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颗火花将从何处迸发,但可以肯定的是,中东正站在悬崖边缘,任何一个小小的误判都可能将整个地区推入深渊。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