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4年,台湾的旅游业又一次在数字面前摔了个大跟头。根据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最新的数据,台湾原本设定的2024年接待1000万国际旅客的目标已经彻底破产,现如今新目标被下调至900万,足见其低迷的景象。关键问题来了,疫后旅客数量的回升为何如此缓慢?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台湾观光业的复苏?更重要的是,台湾当局难道真的不清楚,当前这种局面不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是在削弱台湾的“吸引力”吗?
2019年,台湾旅游业迎来了历史性的高峰,接待旅客达到了1186万人次,其中75%为观光游客,剩下的是探亲和访友。可惜,随着疫情的蔓延,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到2024年,数据的反转让人目瞪口呆,观光游客的比例降至65%,而首次来台的游客比例更是从2019年的57%跌至46%。这意味着,原本是为了“旅游”而来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被“非来不可”的需求所取代——比如探亲、洽公、医疗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台湾的“观光吸引力”正在崩塌。而这种崩塌的根源,正是民进党当局的态度与政策。学者指出,2023年,台湾旅游业受损最严重的,是大陆游客的大幅减少。即便大陆游客想要赴台,也大多是为了探亲或是商务需求,旅游性质已经几乎不存在。两岸旅游交流的全面恢复依然遥遥无期,观光业的未来注定在阴霾中徘徊。
但关键问题是,台湾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早在今年一月就宣布恢复上海和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游。这个举措在台湾旅游业界引起了广泛的欢迎,大家都盼望着“陆客”的回流。然而,台当局却再次摆出了推脱的姿态,用各种理由阻挠两岸人员往来的恢复,甚至对台湾旅行社的“禁团令”依然死死抱着不放。
这究竟是何居心?民进党当局到底是想看到台湾观光业的死水一潭,还是在拼命搅局?大陆给出的橄榄枝被他们挥之不见,台湾旅游业者的无奈已达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观光业岂能不寒?
而让人更加难以理解的是,台湾政府至今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台湾经济的活力与社会稳定。大量大陆游客的流失不仅直接影响了台湾观光业,还波及了相关产业链,比如住宿、餐饮、交通等多个领域。更重要的是,这种无可避免的经济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尤其是那些原本期望通过观光业复苏提升生活水平的人。
这些年来,民进党当局极力强调“去中国化”,可他们是否意识到,台湾的经济、民生乃至社会稳定,根本无法摆脱大陆市场的牵制?随着台湾观光业的继续低迷,经济复苏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而民众的失望与不满,迟早会演变为更大的政治风暴。
反过来说,如果台当局真的希望台湾能够振兴观光业,改善经济状况,那么,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然而,民进党一再选择对立与封锁,拒绝接纳大陆游客的回流,实质上是在断送台湾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观光业未来的道路究竟会如何发展?目前来看,民进党似乎并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措施能够扭转这种困境。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们继续固守现有的政策,台湾的旅游业可能会永远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彻底衰退。这样的台湾,怎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台湾旅游业的现状不仅仅是一个数据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台湾未来走向的深层次问题。如果民进党继续坚持“抗拒大陆”的路线,未来的台湾恐怕不仅会在旅游业上输得一败涂地,其他经济领域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台湾人民应该深刻反思:民进党这样的政策,究竟是“为台湾好”,还是在“谋台湾祸”?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