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还未访华,莫迪连做两件恶心人的小动作:他对美国的幻想仍没破灭

陶陶读历史 · 7 小时前
莫迪还未访华,印度连做两件恶心人的事:他对美国的幻想仍没破灭时隔7年,莫迪终于要访华了。但在访华前,印度却连做两件恶心人的事。
1.jpeg

第一节:莫迪访华归根结底就是被美国逼得没办法了
8月1日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针对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施加惩罚性关税,这一举动直接点燃了印美关系的导火索。但莫迪政府却选择当成耳旁风,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这反映出印度在能源安全上的无奈与战略困境。
印度是个十足的贫油国,对石油需求量极大。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24财年石油进口量超过2.5亿吨,其中俄罗斯石油占比高达40%以上。这不仅仅是经济需求,更是地缘政治现实所迫。
2.jpeg

因为与巴基斯坦的长期敌对,以及与以色列的密切盟友关系,印度与中东主要穆斯林产油国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例如,印度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能源贸易虽在增长,但价格往往高于俄罗斯的折扣油。
俄罗斯石油的廉价优势——有时低至市场价的70%——对印度至关重要,它帮助印度控制了通胀,并节省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莫迪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寻求能源多元化的努力本是明智之举,但在美国压力下,却成了双刃剑。
其实,今年原本是美印关系最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一年。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印太地区,将印度视为对抗中国崛起的关键一环。
特朗普政府初期也曾承诺,通过“印太经济框架”帮助印度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但这一切美好愿景,都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笔勾销。
近日,特朗普对印度图穷匕见,将对印度的关税提升至50%,这让印度颇为难受。根据美国白宫的行政命令,这一额外25%的关税已于8月7日生效,并可能在21天后进一步加码到50%。
3.jpeg

这一政策直接瞄准了印度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巨大,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来源,2024财年印度对美出口额接近870亿美元,涵盖纺织品、制药、宝石珠宝和信息技术服务。
失去美国市场,印度真要崩溃:印度商会联合会估计,这一关税将导致印度出口下降40%-50%,相当于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并引发国内失业潮。
如今,面对多重制裁,莫迪突然转性,选择访华,他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
这将是莫迪时隔7年首次访。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此行旨在讨论边境问题、贸易平衡和投资合作,以缓和双边紧张。
归根结底,莫迪访华是因为害怕了,不想同时得罪中国和美国两大国。印度经济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和投资。如果中美同时施压,印度将陷入战略孤立。
原本莫迪访华是一件好事,但在近几天,印度在中国周边小动作频频,实在让人怀疑莫迪的动机。
第二节:但在访华前,印度却不忘做恶心事
首先,印度将手伸进了南海。近日,印度和菲律宾跑到南海附近搞了一场所谓的“联合巡航”,这是印度首次进行此类军演。印度派出了三艘军舰,分别是“德里”号导弹驱逐舰、“沙克蒂”号补给舰和“基尔坦”号护卫舰在南海西部海域与菲律宾海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联合演练,包括通信演习、海上补给和战术机动。
菲律宾海军发言人表示,此次巡航旨在“加强海上安全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针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挑衅。
4.jpeg

与此同时,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高调访问印度,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据《印度时报》披露,双方签署了一份全新的“布拉莫斯”导弹合作协议,以及一份涉及30亿美元的贸易协定。
但在南海背景下,这一协议的军事意味浓厚——菲律宾正利用印度武器给自己壮胆
其次,印度还将手伸进了东海。印度最近宣布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全面提升。
近期,印度日本达成的关于统一综合体无线电天线桅杆技术的协议,即UNICORN协议,标志着一项里程碑事件。这一增强隐身性能的雷达系统由日本的NEC公司与印度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代表了两国首次在国防装备上进行联合生产。
UNICORN桅杆技术能将多种天线整合成单一结构,减少雷达反射截面,提高战舰的隐身能力。
5.jpeg

这项技术原本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如今通过协议转让给印度,用于其国产航母和驱逐舰的升级。更令人关注的是,印度和日本又将这项技术分享给了菲律宾,作为三边合作的延伸。这不仅提升了菲律宾海军的作战能力,还形成了印日菲在东亚海域的“小联盟”。
近期印度还准备和日本进行联合军演。
随着南海、台海问题的复杂化,中国与菲律宾、日本的关系本就微妙,印度在此时突然加强与日本、菲律宾的关系,着实令人疑窦丛生。
这些举动发生在莫迪访华前夕,时机敏感,明显是印度在试探中国的底线。
第三节:莫迪为何这么做?原因有二
莫迪为何在访华前夕还搞这些小动作?原因有二。第一点原因,印度曾是美国钦点的印太国家,本是遏制中国的一环。但由于印巴冲突中印度糟糕的表现,美国将之边缘化。
印度将手伸进南海,与日本搞军事合作,就是想向美国表明,印度还是有价值的。这证明莫迪虽然饱尝特朗普的老拳,却依然对美国抱有幻想。
6.jpeg

早在2017年,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将印度定位为“支柱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但在印巴冲突,印度一败涂地。于是美国开始质疑印度的可靠性。于是各种制裁才接踵而来。
如今,面对50%关税的威胁,莫迪本该彻底转向中国,但却选择在南海和东海“表演忠诚”,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换取美国的让步。
很显然莫迪在幻想,美国能看到印度的“价值”,会放宽关税。
第二点原因,莫迪虽然访华,但不想被视为向中国“示弱”。毕竟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度吃了大亏,印度朝野皆对中国有敌意。那次冲突导致印度20多名士兵丧生,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莫迪政府不得不加大边境军费投入。
在印巴冲突中,中国武器又让印度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这更让印度民族主义者震怒。
如今莫迪访华,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济压力和能源危机迫使他低头。但为了安抚国内鹰派,莫迪在中国周边搞小动作,就是想向中国示威,好在20多天后的谈判中获得一些筹码。
然而印度的骑墙战术最终结果就是中美混合双打,谁也不会待见。印度本就不是什么强国,却持两端,最终结果就是娘不疼、爹不爱,两边被打。美国不会因为印度的“小动作”而取消关税,中国也不会容忍这种“一边握手一边出拳”的外交。
希望莫迪早日悬崖勒马,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中印本该友好,龙象本该是朋友。请莫迪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不要做上合组织以及金砖组织的特洛伊木马。只有通过真诚对话,印度才能在多极世界中立足,否则,战略上的短视将让印度付出更大代价。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