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莫迪带关税伤疤来中国,7年前访华后又帮他解决疫情,结果处处干咱

猫眼观史 · 7 小时前
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在原本25%的基础上,再加征25%的关税,把对印度的综合关税抬到50%。
理由是印度“直接或间接”购买俄罗斯石油,且与俄罗斯保持了密切的能源与军贸往来。
这个实打实的施压,让本就艰难的美印经贸谈判雪上加霜。
1.png

印度政府当天回应称“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表示能源采购是为了14亿人的市场需求。
美国这招釜底抽薪,加上莫迪又没有啥底牌,只能向外界寻找出路。印度媒体随后放出消息,称莫迪准备访华,出席上合组织相关活动,如果成行,这将是他七年来首次踏足中国大陆。
为什么说是“七年”?因为莫迪上一次来中国还是2018年4月,中国还高规格招待了莫迪,外界一致认为中印这是要交好的节奏。
2.jpeg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莫迪回国后,就开始处处针对中方,尤其是在中印边境。
2020年6月,中印加勒万河谷地区边境爆发了冲突,双方互有伤亡,矛盾激化。
之后,中印双方边境的冲突和对峙时有发生,这件事之后,双方在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巡逻范围等问题上互不退让,让战略互信始终难以恢复。
后面疫情汹涌而至,印度更是面临严重的疫情问题:氧气告急。
彼时,中方第一时间提供援助,并强调企业加班加点组织氧气设备、呼吸机和药品的出口。
据统计,中方累计对印出口呼吸机与制氧机逾2.6万台、监护仪1.5万多台、医药及药品近3800吨。这也解了印度燃眉之急。
3.png

中方以德报怨的做法,按理说应该能促进两国关系,但现实并没有这样,印度“不主动,不拒绝”,甚至有印媒称不会从中国进口氧气。
如果不是这次美印关税争端,莫迪实在是黔驴技穷才选择访华寻找出路。
一方面,他这些年频频在公开场合说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鼓励外企把产业链转到印度;
另一方面,印度的大宗能源和核心武器依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而国际结算体系又掌握在欧美手里。
4.png

特朗普这次把“俄罗斯石油”直接和“加征关税”挂钩,等于抓住了印度的命脉。莫迪如果硬扛,可能导致出口受损、资本外流、通胀加剧;如果退让,又会在国内失分。这种情况下,访问中国绝对是一个最佳选项。
重点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莫迪访华?
首先,如果莫迪真的来访,至少要把几本账算清楚。
第一,经济合作和疫情援助的账,2018年武汉会谈奠定了高层沟通的基础,结果印度转身就背刺中方,处处找麻烦;后来印度面临疫情危机时,中方大人有大量,在生命面前,依旧选择提供大量物资进行援助,能救一命是一命,结果并没有换来印方的感激,反而处处干咱们,暗地里使绊子。
5.png

第二,安全与边境稳定的账。边境局势的缓和是推动其他合作的前提,没有这一点,双方的关系随时可能因为小摩擦而受重创。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沟通机制,把脱离接触、撤除设施等具体步骤落到实处,避免误判。
第三,产业链与规则的账。美国对印度的高关税提醒中方,美方在全球布局中会随时调整优先级,而中国的供应链韧性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更有优势。但也要防范印度在获得经济合作利益的同时,在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继续牵制中国。
莫迪的外交说得好听点是“两手策略”,难听点就是脚踩两只船,风吹两边倒。他尽量在多个大国之间游走,寻找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在迎接莫迪这次访问时,需要明确感受到莫迪的诚意,因为莫迪这次本来就是带着50%的关税伤疤来求中国,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诚意,中方应该留好退路,不必急于“帮他对冲”美国压力,而是要牢牢守住自身的利益底线,即边境稳定、经贸务实等。
七年前,中方高规格招待莫迪,结果遭背刺;
四年前,中国在疫情时伸出援手,结果印方不领情;
如今,莫迪带着关税伤疤寻求平衡;
当然,中印关系不会因为一次会晤就彻底改变,但如果能在边境安全、经贸合作和风险管控上找到新的共识,即便双方还存在摩擦,也能让关系保持在可控的轨道上。
关键在于,承诺要真落实,合作要真落地。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