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的3小时:一场没有午餐的峰会,与被重塑的俄乌棋局
仅仅3个小时后,一切便戛然而止,甚至连一场象征性的工作午餐都未曾安排。
普京用最直接的方式,向特朗普,也向整个西方世界,重申了一个核心信息:俄罗斯,依然不好惹。
一场精心设计的“短会”:普京的“实力牌”与特朗普的“面子牌”
3个小时,远不足以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乌克兰、军控、制裁等复杂议题。这恰恰表明,双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达成一揽子协议。
‘
普京的行程紧凑,会谈结束后便立刻启程回国,这并非不礼貌,而是一种姿态——他来此并非有求于人,而是来划定红线的。
在这场会晤中,普京的目标清晰而务实。他无需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任何实质性让步,因为俄军在前线的优势已是既定事实。
他所要做的,是巩固这一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外交上的主动权。他将停火”的皮球巧妙地踢给了美国和乌克兰:如果乌克兰接受以现有战线为事实边界的条件,那么特朗普将获得他梦寐以求的和平功绩”,而俄罗斯则将合法化其战果。
对特朗普而言,这场会晤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个人秀”。他需要向国内选民展示自己“搞定一切”的能力,即便只是“搞定”了一场会面。
他给会谈打出“10分满分”,并盛赞普京,这既是给对手的“面子”,也是在为自己的外交手腕加分。
通过与普京的直接对话,他试图绕开传统的外交渠道和欧洲盟友,将自己塑造成唯一能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先生”。
当普京带着强硬立场离开时,特朗普得到的或许只有一张“面子牌”,而真正的难题——如何说服泽连斯基——才刚刚开始。
欧洲的焦虑与乌克兰的孤岛困境
当美俄领导人在阿拉斯加直接对话时,棋盘的另一端,欧洲与乌克兰的焦虑感已达到顶点。他们被排除在这场关乎自身命运的谈判之外,这无疑是一种战略性的边缘化
会晤结束后,欧洲的反应迅速而激烈。他们立刻组织协调,试图发出一个统一的声音,强调任何关于乌克兰未来的协议都不能没有乌克兰和欧洲的参与。
在缺乏硬实力支撑的情况下,欧洲的更多是表达一种“存在感”,而非真正能左右局势的“影响力”。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乌克兰,其处境则愈发像一个孤岛。特朗普已经发出邀请,要求泽连斯基下周赴华盛顿,议题只有一个:接受停火条件。这更像是一场“最后通牒”式的会面,而非平等的协商。
泽连斯基面临着自战争以来最艰难的抉择:是屈服于压力,以割让领土换取脆弱的和平,从而可能失去国内的支持;还是选择抵抗,冒着失去美国这个最重要盟友的风险,让国家陷入更深的苦难。
泽连斯基已初步拒绝了从顿涅茨克撤军的要求,但这或许只是谈判桌前的第一轮博弈。下周的华盛顿之行,将真正考验他的政治智慧与国家意志。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
阿拉斯加的3小时,最终没有带来和平协议,却深刻地重塑了俄乌冲突的格局。
它揭示了一个新的现实:美国正从乌克兰问题的“深度介入者”转变为“交易撮合者”,其首要目标不再是击败俄罗斯,而是尽快实现“停火”,以服务于其国内政治议程。
普京用一场没有午餐的峰会,向世界证明了,在实力为尊的国际政治中,俄罗斯依然拥有不容小觑的筹码。
而特朗普则将一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泽连斯基,试图将“和平”的功劳与“拒绝和平”的责任分离开来。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