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连绿营政论节目,都开始批评赖清德了······丨台湾一周

直新闻 · 昨天 21:39
因涉嫌诈领助理费遭起诉的民进党籍民代林岱桦,本月7日才刚说不退出民进党高雄市长初选,12日就被岛内亲绿媒体《镜周刊》爆料,指其手机对话已遭破解、还原,成为涉案铁证。同时,该媒体还爆出林岱桦与一名宗教人士之间的暧昧称呼,并将私人对话公布于众,显然意在对其进行人格抹杀,但用力过猛,反而引发舆论反弹。


1.jpeg

林岱桦(资料图)


岛内司法单位与特定媒体配合,在侦办过程中泄露本不应公开的信息,以损害特定人物的名誉和政治影响力,这已经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上台以来针对政治对手的惯常手法。


林岱桦是高雄最早宣布争取民进党党内提名的人,目前民调显示支持度也是最高。但林岱桦并不是赖清德以及民进党“新潮流”派系所中意的人选,又不肯听话退出,所以在遭遇司法调查时,难免让人质疑是否受到打压。


当时,林岱桦还公开喊出“政治干预司法,司法干预初选”,引起赖清德不快。他曾当面呛林岱桦,称“有证据就拿出证据,没有证据就收回这句话”。但从最近《镜周刊》的爆料来看,可谓直接打脸赖清德,也再次让岛内司法侦办中“不公开”的原则遭到挑战和质疑。而上一位深受其害的,就是民众党主席柯文哲。


2.jpeg

2025年2月20日,林岱桦被检方带走时高喊“司法干预初选!政治干预司法!”


8月2日,柯文哲再度被法院判延押2个月。柯文哲不服抗告,本周遭法院驳回。这意味着已经羁押8个月的柯文哲,至少还要被关押到今年十月,且获释之日遥遥无期。因检方对其求刑28年6个月,引发柯文哲在法庭上失控,其妻陈佩琪也情绪崩溃。柯文哲的遭遇,让其支持者在悲愤之余更加同仇敌忾。


从7月26日第一次罢免投票全面失败到今天,赖清德当局依然没有表现出与在野阵营和解的意愿,党内外斗争持续延续,且越演越烈。除了这些斗争之外,民进党内部同样是一团乱麻,口角不断。赖清德本人则是躲避责任,拒绝检讨。


但无论是8月23日的第二次罢免,还是当天同时进行的核三电厂延役公投,赖清德仍然展现出“对抗到底”的态度。他要求民进党全面配合罢免团体,甚至直接冲上一线动员,并亲自对公投议题表明反对态度。赖清德当局的经济部门负责人郭智辉,还直接讥讽核电厂所在地民众不反对核电的原因是“贪图补助”,此言可谓直接激怒当地人,甚至到了民进党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目前真正困扰台湾的,除了接二连三严重的台风自然灾害,以及民进党当局救援乏力、灾后恢复迟缓的施政表现之外,还有关税风暴。民进党以“谈判保密”为由继续逃避问题,结果因没有确切的关税信息,加上赖当局刻意吞吞吐吐、语焉不详,让民众造成了关税是不是叠加的严重误会。由于不清楚民进党到底出让了多少台湾利益,岛内相关企业也无法提前组织有效的应对措施,只能陷入茫然。


明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已让蔡英文时期开始的“一边倒”的政治倾向受到严重打击,但赖清德当局不作任何反省,反而在两岸关系上走向更加极端。其中,台内政部门负责人刘世芳迫害、骚扰陆配生活与参政,甚至公然说出违背岛内基本法的言论。其荒腔走板、蛮横无知的表现,也凸显赖清德团队整体水准之低、品德之劣。





台湾陆委会更恐吓民众不得赴大陆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9·3”大阅兵活动,并以剥夺退休金来威胁公务员及退伍军人。而赖清德本人在所谓纪念文章中,居然一句不提抗战胜利,而是以日本当时的角度称之为“终战”,全文也一字不提当时的侵略国就是德国和日本。从当初赖清德所谓的“团结四讲”到今天这篇纪念文章,都显示出他因无知而偏执,因价值体系混乱而自以为是,令人贻笑大方。


当然,赖清德如此亲美媚日,并没有得到美日媒体的青睐。日本三大媒体《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朝日新闻》从7月底开始,相继发表社论或专论,对于台湾内政议题与执政党策略造成朝野对立,毫不保留提出负面批判。美国方面也有评论者指出绿营的对外政策失误频频,其中不乏对赖清德本人的贬低。“大罢免”大失败,更让赖清德个人真实形象在国际社会上充分暴露:一个睚眦必报、偏执顽固,却志大才疏、能力不足的小丑。


因此,赖清德的民调崩盘也就不足为奇了。立场偏绿的台湾《美丽岛电子报》7月31日的民调指出,赖清德的信任度与不信任度都创下新低与新高。与6月相比,其信任度下降7.8%,不信任度则上升7.3%。8月11日的TVBS民调结果则显示,赖清德的施政满意度已跌破三成,只剩下28%。


而立场更偏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8月12日发布的最新民调,可能更让绿营人士触目惊心:与上月相比,赖清德的施政满意度下跌9.6%,不满意度则上升9.9%。其中最关键的是,赖清德的支持度全面沦陷,包括最力挺他的台南。以民进党执政的台南部两市来说,台南市36%支持,43%不支持;高雄市45%支持,46%不支持。


这种崩盘的趋势还可以从媒体氛围中看出转变,比如过去几个具备指标性意义的绿营政论节目,也开始转向批评赖清德。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批评赖清德哪怕在绿营也有收视率了。






作者丨许亿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李璨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